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 介:《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于2002年9月正式创刊。《学报》的办刊宗旨是:刊载教学科研成果,探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对策,研究高等技术应用型、操作型人才培养的规律和方法,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学报》的办刊原则是:尊重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学报》的办刊方略是:为高水平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为学术、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提供最好的服务。
- 主管单位: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 主办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创刊时间:2002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鸣新中路22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2434
- 国内统一刊号:CN 32-1688/Z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4期
产业需求背景下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定位探究
郭媛[1];吴丽云[1]
(1-6)
江苏高职院校毕业生留苏就业意愿的提升策略研究
白岚[1]
(7-10)
国内高校党建品牌建设研究的现状、热点与展望——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图谱分析
陈蕾磊[1]
(11-17)
高职院校扬长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
汪洋[1];彭巧胤[1];陈曦[1]
(18-23)
苏锡常都市圈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样态和现实思考
徐文峰[1]
(24-28)
基于Django的高校电子邮件发送系统设计与实现
刘忠杰[1];蔡佳琛[1];徐美芳[1]
(29-36)
基于改进AP聚类算法的高校大学生个人行为信息画像分析
朱丽丽[1]
(37-42)
基于Unity的新能源汽车虚拟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
干建松[1];徐梓航[1];宗志航[1];陈娟[1];张明如[2]
(43-46)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生涯教育的三重逻辑耦合、价值重构与发展路径
蔡中华[1]
(47-52)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数字教材开发的原则及对策
任彦媛[1];李菁菁[1]
(53-59)
人工智能技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刘思[1]
(60-63)
系统论视域下高职院校和区域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路径研究
李艳[1]
(64-69)
数智技术赋能“大思政课”效果评价的现实意义、价值原则和技术保障
苏周媛[1]
(70-75)
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
程喜杰[1];秦小雁[2]
(76-78)
数字素养对农户可持续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汪春燕[1]
(79-85)
安全与民生的共生重构:高校安全治理“双金字塔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陈曦[1];赵宇萱[1]
(86-89)
口述历史纪录片的集体记忆呈现研究——基于高职院校有留守经历学生的访谈文本分析
张超[1]
(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