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hejiang Vocational Academy of Art

该刊已选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0-2011)、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2-2013)

简  介:《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下设特色栏目“特别策划”、戏剧与影视、音乐与舞蹈、美术与设计、艺术教育、艺术学理论、非遗研究、艺术札记等,对重要学术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对艺术领域的新观点、新艺术形式加以研究,尤其关注浙江的戏剧、音乐、美术等艺术形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办刊特色。 本学报秉承一贯的办刊宗旨,在审稿过程中,坚持以论文的学术质量为唯一标准,由此保证了学报的高学术水平。近年来,在学报刊发的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进一步提升了《学报》的知名度,印证了学报的学术水准。自创办以来,学报获得了不少荣誉: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在首届全国职业技术院校学报评优活动中荣获优秀学报;荣获“全国质量进步社科学报”;荣获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一等奖,等等。本学报曾入选为CSSCI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主管单位: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 主办单位: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 创刊时间:2003
  • 出版周期:季刊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18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2795
  • 国内统一刊号:CN 33-1315/Z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期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建校70周年 润物无声 名家支持 (F0002-F0002)

主持人语 刘淑丽[1] (1-1)

近代华北开埠城市坤伶演剧的意义与局限 刘淑丽[1] (2-10)

晚清民国时期上海戏剧期刊出版考 袁寿玉[1] (11-15)

图像批评视野中梅兰芳带有官方色彩的社交活动——以民国时期梅兰芳社交照片为考察对象 王省民[1];王诗怡[2] (16-22)

新时代面向大学生的传统戏曲艺术传播策略选择 吴静[1] (23-29)

元曲家萧德祥里籍生平及著述新考 蒋国江[1] (30-34)

悲剧何为:从《安提戈涅》重审黑格尔的悲剧观——基于马克思主义悲剧观的考察 易文杰[1] (35-41)

通俗美学、明星制造与跨地合作——香港岭光影业公司的制片策略研究 叶绵耀[1] (42-49)

社会选择视域下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武侠电影的叙事模式研究 刘戈[1];洪潇楠[2] (50-57)

国产生态人文纪录片的影像建构及审美价值 陈湘妍[1] (58-63)

近十年中国古代音乐文献研究评述 王乒乒[1] (64-70)

刘天华二胡音乐之“新”又“新”——以民族室内乐版本《病中吟》为例 柴帅[1] (71-76)

数与音乐——比较毕达哥拉斯学派与《吕氏春秋·音律》 冯钰文[1] (77-85)

塔吉克族舞蹈语言“永远红”的价值论解读——以《花儿永远这样红》为例 谢雯雯[1] (86-92)

守正创新:文化双创背景下非遗舞蹈的艺术表达与现代重塑研究 李佳霓[1] (93-97)

AIGC驱动下互动装置融合叙事理论研究 沈君佩[1];曹琳[1] (98-103)

复古数字图像的艺术判定条件——从竹内敏雄的艺术哲学出发 徐成龙[1] (104-113)

追光动画“电影宇宙”中的跨媒介叙事与故事世界 邢子月[1] (114-118)

表演与媒介:从温州鼓词看口头传统的传承路径 柯怡冰[1] (119-125)

“曲情”在曲艺审美中的独特意蕴 徐婷[1] (126-132)

黄源对昆剧《十五贯》剧目之贡献历史渊源研究 徐苓铱[1] (133-144)

探索中国戏曲海外传播的多面性——评张秋林《〈琵琶记〉在英语世界的传播》 黄金龙[1] (145-148)

艺海留痕——浙艺戏曲70年 (14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