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学刊
Youth and Adolescent Studies
曾用刊名: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青少年研究
简 介:《青少年学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在全国公开发行的青少年研究学术期刊。学刊由共青团山东省委主管,山东省团校、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主办,以广大共青团干部和少先队辅导员、青少年理论研究工作者、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团员青年骨干、青年社会组织等为主要服务对象,重点刊发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青少年工作、青年社会组织、青少年文化、青少年法规与政策和青少年热点问题等方面的研究文章。《青少年学刊》办刊坚持政治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贯彻落实党的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时代性,突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呼应时代召唤,动员广大团干部、青少年工作者和团员青年建功新时代;坚持学术性,遵循青少年工作理论研究的科学方法,准确把握青少年理论研究的方法、特点和趋势,体现青少年工作和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坚持实践性,理论联系实际,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服务共青团工作,服务青少年事业。
- 主管单位:共青团山东省委
- 主办单位:山东省团校;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93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6199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0301
- 国内统一刊号:CN 37-1506/D
- 邮发代号:24-292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矛盾·归因·释缓:新时代大学生精神生活的三维审视
                                    
                                
                                    
                                        侯千慧[1];陈庆庆[1]
                                        (3-9)
                                    
                                         
                                    
                                    
                                    
                                
                                
                                    
                                        新时代青年家国情怀培育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刘甜甜[1];梁梦洁[1];钟雪[1]
                                        (10-17)
                                    
                                         
                                    
                                    
                                    
                                
                                
                                    
                                        教师视角下中小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D县15所学校的质性研究
                                    
                                
                                    
                                        王建红[1,2];张昊宇[1]
                                        (18-25)
                                    
                                         
                                    
                                    
                                    
                                
                                
                                    
                                        青年“MBTI热”的现象透视与引导策略
                                    
                                
                                    
                                        张馨元[1]
                                        (26-33)
                                    
                                         
                                    
                                    
                                    
                                
                                
                                    
                                        矛盾式在场:青年“朋克养生”的亚文化现象解析
                                    
                                
                                    
                                        李晓艳[1]
                                        (34-40)
                                    
                                         
                                    
                                    
                                    
                                
                                
                                    
                                        在加速社会中突围:青年话语“松弛感”的语义、生成与反思
                                    
                                
                                    
                                        朱雪[1]
                                        (41-48)
                                    
                                         
                                    
                                    
                                    
                                
                                
                                    
                                        时间异化视域下“00后”大学生低欲望心态的现实表征、生成机理与引导进路
                                    
                                
                                    
                                        刘江宁[1];张开[1];赵永忠[2]
                                        (49-55)
                                    
                                         
                                    
                                    
                                    
                                
                                
                                    
                                        专门学校男生消极冒险行为的表现特征与防治对策——基于22位学生访谈数据的质性分析
                                    
                                
                                    
                                        滕洪昌[1];邓勋[1];张祥辉[2];江雨[1]
                                        (56-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