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冶金教育
China Metallurgical Education
简 介: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刊物。是由中国冶金教育学会主办的教育研究学术性刊物。
- 主管单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冶金教育学会
- 创刊时间:1992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0958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775/G4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高校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应确立的四个正确认识
杜嘉庆[1]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研究
张咸杰[1]
(4-7)
“数智化+新商科”背景下证券投资分析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伦旭峰[1];王志强[2]
(8-11)
立德树人背景下课程群建设
蒋小洛[1];蒋成玺[1];黄世沛[1]
(12-14)
应用型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产教融合
任江伟[1]
(15-17)
VR技术赋能思政课的价值及实践路径
陈海龙[1]
(18-19)
基于知识图谱的土木工程材料混合式教学
黄文先[1]
(20-22)
干燥过程的质热传递
赵岩[1];雷洪[1,2]
(23-26)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教学设计
朱小曼[1];纪振廷[2]
(27-29)
中澳合作机械设计课程“六环节五阶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孙伟[1];冯英智[1];李贵[1];黄钦[1]
(30-33)
基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王宪彬[1];陈德启[1];张文会[1]
(34-37)
大学物理内容语言融合教学模式研究
于守刚[1];岳铁艳[2];张晓慧[2]
(38-40)
高职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校本化构建
孙海洋[1]
(41-44)
基于理工智课的工程材料课程混合式教学
吴超华[1];史晓亮[1];彭兆[1];肖俊[1]
(45-48)
思政课实践教学守正创新
孙硕[1]
(49-53)
机械实践课“1+1+1”教学模式
马园园[1];苏天一[1]
(54-56)
云管理透射电镜实验教学创新
权茂华[1,2];孙建林[2];毛璟红[1,2];白嘉伟[1,2];黄瑛[1,2]
(57-61)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阶段性互动模式探索
王亚玲[1];马冬则[1];卫娟[1];乔丹妮[1];刘云[1]
(62-64)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团组织海外学生团员教育管理工作研究
王春丽[1]
(65-68)
高校学生会组织建设探究
张晓媛[1];席钊[1];刘玥[1];李梦琳[1]
(69-72)
文天祥爱国诗词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
范婷婷[1];贺鸽[1]
(73-75)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饭圈”乱象及其治理
李德鑫[1];岳金霞[1]
(76-79)
有色金属冶金学全英文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刘轩[1];薛济来[1];曹战民[1];卢鑫[1];葛建邦[1];王明涌[1,2];焦树强[1,2];张建良[1]
(80-83)
工匠精神融入机械设计课程思政
任付娥[1];刘晓玲[1];魏云玲[1];赵见龙[1]
(84-86)
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意蕴及路径
林丰艳[1];于恭维[2]
(87-91)
AIGC赋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多模态教学
熊韡薇[1]
(92-96)
“大思政”格局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闫芙蓉[1];孙辉[1];张敏霞[1]
(97-100)
延安时期党内集中教育探索与启示
张晓笛[1];张东伟[1]
(101-105)
优化高校预算管理研究
张国庆[1]
(106-109)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的辩证思考
王建麒[1]
(110-113)
明南直隶嘉靖倭患及抗倭海防战术(二)
苏辰[1]
(114-121)
青年教师从课堂、实验室到讲台的转变
王立帆[1];詹纯[1]
(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