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10月08日 星期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今传媒

今传媒

Today's Mass Media

曾用刊名:报刊之友

简  介:《今传媒》是200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在10多年的办刊经历中,得到全国新闻传播学领域众多专家学者和广大作者的关爱及大力支持。办刊理念:关注今日传媒,评论传媒、推介传媒、研究传媒、服务传媒,贴近传媒人和传媒市场,解读传媒现象和传播行为。 办刊定位:围绕传媒主题,用新理论、新观点、新视角、新模式、新技术解读传媒现象和传播行为,成为国内最具权威的传媒行业专业期刊之一。 主要内容:传媒管理机构的政策法规信息发布及解读,业界重大新闻动态及分析,传媒产业与传媒市场研究,传媒界专业学术探讨。重在选题策划,突出权威解读、专题报道和深度报道。具体涉及新闻学、传媒学、立体与平面传媒理论、技术手段与方式研讨交流等,同时辐射其它交叉学科领域中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 主管单位:陕西省出版印刷公司
  • 主办单位:陕西今传媒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92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南二环西段78号12楼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8122
  • 国内统一刊号:CN 61-1430/G
  • 邮发代号:52-157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7期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关博韬[1] (1-5)

新时期如何打造主题出版精品力作 张文婷[1] (6-9)

全媒体时代新闻视觉化写作策略探析 马春梅[1] (10-13)

数字内容生产背景下网络平台写手的劳动实践研究——以知乎写手为例 刘婷[1];刁卓[1] (14-17)

共情式内容生产:主流媒体走进青年用户 许敏玉[1];陈卓[1] (18-21)

网络非理性舆论对公安工作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滕志鹏[1] (22-25)

新媒体语境下受众媒介依赖的成因与影响探析 许培瑾[1] (26-29)

后真相时代的反转新闻研究 张一凡[1] (30-33)

普通人故事的共情书写:地方主流媒体短视频的叙事实践与价值表达 李成湍[1] (34-37)

探究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新格局 辛源[1];程星[2] (38-41)

广播、电视在新媒体大环境下的融合发展 刘珏[1] (42-45)

浅析媒体融合下期刊编辑与作者互动新路径 耿枢馨[1] (46-50)

综艺节目传统文化基因初探——兼论文化主体性的“双创”呈现 曹佳琪[1];钱毓蓓[1];陶薪羽[1] (51-54)

共情传播视域下“综N代”焕发活力新路径——以《花儿与少年·丝路季》为例 侯大艳[1] (55-58)

主持人在传播中国故事中的作用探析——以纪录片《中国》为例 王岩[1] (59-62)

新时代我国新疆题材原创图画书的创作特色探析 赵娟[1] (63-67)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新华日报》对英雄形象的报道及呈现 崔璨[1] (68-71)

医学科技期刊领域研究热点分析——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学报》为例 朱岚[1];张迪[2] (72-75)

中医药期刊学者型编辑培养的重要性及路径研究 张怡[1];王宁[1] (76-79)

图书审稿中的地理类差错及其分析 罗俊华[1] (80-83)

水利科技期刊编审中数学推理方法的几个倾向性问题研究 霍领民[1] (84-87)

国产动画短片的诗性表达及其改编路径探究——以《中国古诗词动漫》为例 周子渝[1];熊作宇[2] (88-92)

AIGC视域下Sora对电影叙事的创新研究 陆凯[1];何思颖[2] (93-96)

影像视域中的多物种生态群落位移 吴泓霏[1] (97-99)

浅析纪录片《定风波》的艺术价值 刘秋月[1] (100-103)

和田药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乡村振兴的耦合机制探究 李鸽[1];马淑[1];李勇跃[1] (104-107)

盗猎与移转:新媒体时代民语译制中的意义生产 和凌岚[1];黄鑫[1] (108-111)

吴子野对苏轼养生观的影响探析 林钗[1] (112-115)

“共同体美学”视域下“一带一路”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 孙陈瑜[1] (116-120)

AIGC赋能下的海南文化旅游短视频创新策略探讨 李仕友[1] (121-124)

地方高校传媒类实验室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贾茹[1];曾敬[1] (125-128)

AIDMA视角下“好望水”品牌传播策略研究 江瑞雪[1];贾凡[1] (129-132)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网络统战工作研究 李影溪[1] (133-136)

高职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群组建策略初探 汤寒枫[1] (137-141)

融媒体时代高校广告教学提升学生IP运营能力的教改研究 宋湘绮[1];郑书涵[1];熊厚[1] (142-144)

数智时代艺术教育的转型与发展 李镇宇[1];马雨馨[1];何梦璇[1];王延松[1] (145-147)

社交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席雅倩[1] (148-151)

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华文媒体在多元文化教育中的角色塑造与实践推动 张明敏[1,2];林良娥[2] (15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