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4)
简 介:本刊创刊于2001年,是南京农业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的研究成果。举凡有关当代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道德、哲学、宗教等的研究论文均在本刊选用之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 创刊时间:2001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南京市卫岗1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7465
- 国内统一刊号:CN 32-1600/C
- 邮发代号:28-443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李锋[1];江灿[1]
(1-12)
数字经济时代农村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与路径
王雅婧[1];黄惠春[1]
(13-24)
新型城镇化能促进共同富裕吗?——基于136个陆地边境县的经验证据
杨玉文[1];谭雨晨[1]
(25-38)
乡村韧性:一个新的学术议题的理论审思
刘轩[1];刘祖云[1];杜焱强[1]
(39-51)
返乡创业群体的乡情文化嬗变
姜姝[1]
(52-6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了农村家庭发展韧性吗?
李琳[1];韩继良[1];朱玉春[1]
(62-75)
社会企业助推农村养老服务效能提升的实践逻辑——基于空间生产框架的典型案例分析
杨康[1];李放[2];赵晶晶[3]
(76-87)
因地制宜推进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
沈费伟[1];马瑗[1]
(88-100)
农村环境多元共治网络的建构逻辑——以南京舒村为例
刘硕[1];章荣君[1]
(101-112)
新型“无讼式”农村社区的建构逻辑与实践路径——基于“嵌入-自主”的双重解释框架
武小龙[1];王蔚[1];于文薇[1]
(113-123)
“政府有为”促“市场有效”:大城市郊区闲置宅基地治理研究——基于南京市高淳区闲置宅基地盘活的比较分析
陈昌玲[1];诸培新[1];张建[2]
(124-136)
农地流转中的农户土地权益保障:创新模式与实践逻辑
梁伟[1]
(137-148)
资本禀赋、农业绿色补贴对农户绿色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基于感知价值的遮掩效应
王建华[1];吴雨娇[1];钭露露[2]
(149-161)
数字素养促进农村居民财富积累:何以可为?
孙继国[1];颜培恒[1]
(162-176)
数字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探索——基于数字化养猪的调查
王惠[1];吴惠芳[1]
(17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