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Bulletin of Sport Science & Technology
简 介:《体育科技文献通报》月刊1993年创刊,是国内目前唯一的综合性体育科技文献汇编。旨在多层次、多角度介绍国内外有关体育管理、科学训练、科学健身、体育教育以及体育产业等方面的新思路和新成果。为了促进竞技体育、社区健身、体育产业和体育教育各界人士之间的沟通。
- 主管单位:国家体育总局
- 主办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
- 创刊时间:1993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11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0256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262/G8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7期
巴黎奥运会乒乓球运动员樊振东和费利克斯·勒布伦单打比赛技战术分析——基于四段指标评估法
白倩[1];廖冰雪[2];张辉[2]
(1-4)
世界优秀乒乓球混双组合孙颖莎与王楚钦的技战术分析——以2024年巴黎奥运会为例
刘羽琴[1];洪邦辉[1];王江城[1]
(5-9)
巴黎奥运会跆拳道58kg级朴泰俊夺金技战术特征分析
路哲[1];王一民[1]
(10-12)
2025年男篮亚洲杯:PCA—RSR双模驱动的晋级球队技战术分析
姜有则[1];蒋懿[1];唐晖[1]
(13-17)
基于2023年男篮世界杯中国男篮中锋攻防能力对比研究
马利超[1]
(18-22)
2025年坎坦赫德健美操世界杯男子单人操项目前3名运动员难度动作选编分析
徐金[1];刘松[1];钟俞春[1]
(23-26)
第18届健美操世锦赛混双项目前3名队伍难度选编特征分析
彭俊超[1];谭凯峰[1];张景山[2]
(27-30)
云南省竞走运动员技术特征及不同条件下技术差异分析
岳鑫尉[1,2];孟志军[1];李舒洁[1];王航平[2];胡博益[1];展恩德[3]
(31-35)
我国青少年“三大球”赛事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与优化路径研究
刘小明[1];李易晗[1];伍大喜[1];张泽刚[2]
(36-39)
“双轨制”视角下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囿和纾解路径
彭靖仁[1];敬龙军[1]
(40-43)
优秀电子竞技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机能研究进展
向春秋[1];钟亚平[1]
(44-48)
昼夜节律:优化运动表现
马继政[1];沙恒雅[2];韩满朝[1];郑儒林[1];魏建玺[1];陆超武[3]
(49-52)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研究可视化分析
陈华伟[1];庞博[2];丁聪聪[1]
(53-57)
新时代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的方式、困境与路径
代向伟[1];吕辉[2];韩雄飞[1];张青秀[1]
(58-61)
广东省公共体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及空间计量分析
李游[1];李方博[2];蔡楷泽[3];陆杰成[1]
(62-65)
乡村体育赛事赋能湖南省乡村振兴的价值、困境与对策
邓懿城[1];张建化[1]
(66-68)
新时代湖南武陵山区民俗体育助力乡村善治的逻辑阐释与实施进路
刘伟杰[1];李艳翎[2];罗琪[3];刘玉兰[1]
(69-73)
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及促进策略研究——基于CLHLS2018的调查数据
闫建华[1];韩笑[1]
(74-78)
老龄化背景下准老年人体育运动参与满意度调查研究
谢泽辉[1];余威[2]
(79-82)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健康素养提升的困境与路径
刘婷[1];孙思琦[2]
(83-87)
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影响因素研究
赵少杰[1];陈曦[2]
(88-91)
少数民族体育赛事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价值内涵、现实困囿与协同路径研究
李发倩[1];胡昌领[1];吴义伟[1]
(92-95)
冰雪文旅融合驱动吉林省冰雪产业经济发展的路径探究
李丹[1]
(96-98)
传统与现代:冰雪运动在中国文化中的角色演变
周超宇[1];张家赫[2];滕育松[1]
(99-102)
基于WSR系统方法论的体卫融合健康治理机制研究
丁桥[1]
(103-105)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改革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梁红应[1];杜建军[1]
(106-109)
新时代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径——基于社会生态模型理论视角
荣杰[1]
(110-114)
解构桎梏:基于SEM的家庭—运动—休闲三维模型对性别角色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塑机制
李宏恩[1];陈强[1];周泽辉[2]
(115-118)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廖冰雪[1];张裕中[1]
(119-122)
大学生体育锻炼场景下情绪智力测量量表的修订和信效度检验
刘鑫[1];徐嘉[2]
(123-127)
精准施训赋能大学生自主锻炼提质增效:实践价值、现实困境和优化路径
林航[1]
(128-130)
深蹲中瓦式呼吸对核心稳定性及下肢肌肉激活的急性影响——基于表面肌电与动力学指标的实验研究
王丽君[1];李义诚[1]
(131-134)
新质人才视域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史瑞应[1]
(135-138)
民族传统体育特色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研究——以德宏师范学院为例
赵起生[1];徐艳艳[1]
(139-142)
“岗课赛证创”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运动防护”课程实施为例
邓红[1];陈德志[2]
(143-145)
“翻转+异质”在高师院校排球选修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证研究
高毅帆[1];任磊[1];董英鑫[1];陈宇航[1]
(146-151)
团队参与式研究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动力与路径分析
李超[1]
(152-155)
智能时代职前体育教师高阶思维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程乾[1];杨成伟[1];张旭[2];陈宇晴[3]
(156-160)
我国体育师范专业认证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林新悦[1];覃立[1,2]
(161-166)
基于文本挖掘的体育教育政策分析:聚焦四川乡村振兴
吴候俣[1];雷震[1];丁水雯[1]
(167-170)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课程的现代化转向:促进学生体育素养提升
蔡浩杰[1,2];侯国玉[3]
(171-174)
“健康第一”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学内容优化研究
范海涛[1]
(175-177)
初中女生体重管理行为影响因素及健康促进干预研究
汪巧琴[1];秦聪聪[1];许卫立[1];蔡涛[1];周真群[1]
(178-181)
基于动作发展的幼儿体育“普乐”(PLEA)课程模式构建初探
陈怡静[1];王天祎[2];彭庆文[3]
(182-186)
近15年我国校园足球研究热点及趋势
周霏霏[1];杨世东[2]
(187-190)
中国百年奥运历程的历史沿革、演进特征与实践遵循
戴正旺[1];杨玲[1]
(191-195)
体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回顾与未来展望
高美丽[1];郑志强[1]
(196-201)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武术文化认同的问题审视与纾解路径
胡超超[1];祁晓东[1];叶玉媚[2]
(202-205)
具身认知视域下《哪吒之魔童闹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价值与启示
王康弟[1];李正恩[2];崔营[3];李恒宇[4]
(206-210)
福州龙舟文化的多维价值解析与传承机制研究
吴杰忠[1,2]
(211-214)
体育类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拓展研究——以北京奥运博物馆为例
王亭[1]
(215-217)
社会经济地位在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中的中介效应分析
肖心涛[1];张情义[1];杨骐玮[1]
(218-221)
太极拳改善疾病患者心理状态的疗效评估: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郑晴阳[1];葛国政[1]
(222-226)
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老年肌少性肥胖患者症状改善效果的Meta分析
辛海[1];王福成[1];吴海龙[1];叶珂[1];赵晓鹏[1];孟妮佳[2]
(227-232)
基于非负矩阵分解与复杂网络的传统硬拉肌间动态耦合机制研究
孙阳[1];高原[1,2];张星辰[1]
(233-236)
超重/肥胖儿童执行功能的变化及与体力活动的关系研究
刘怡帆[1];朱欢[1];周术锋[1];王晓瑄[2]
(237-241)
孤独症儿童肌肉力量的变化以及球类运动干预研究进展
罗娅[1];朱欢[1];杨梅[1];周术锋[1];刘颖[1];刘怡帆[1];胡江平[2];王晓瑄[3]
(242-246)
数字化转型驱动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现实困境与纾困路径研究
吴家豪[1];郑旗[1]
(247-252)
数字经济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多重效应模型的实证分析
窦亮[1];刘远祥[2];孙冰川[3]
(253-257)
数实融合促进体育消费升级的价值透视、现实挑战及推进路径
刘忠[1];李玉洁[1]
(258-261)
新质生产力驱动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新道路的内涵、价值取向与推进方略
吕少飞[1]
(262-265)
数智赋能冰雪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研究
田仁波[1];张瑶[2]
(266-270)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现实阻碍与实践路径
邓开艳[1]
(271-274)
数字经济赋能马拉松赛事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张学春[1];余涛[1]
(275-278)
数字赋能黄河流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刘林星[1];于宏亮[1]
(279-282)
新质生产力赋能健身气功高质量传承与发展的内涵要义与实践路径
刘燕[1];张鸿[1];刘嘉林[2]
(283-287)
新质生产力赋能羽毛球场馆运营的价值、困境与路径
刘嘉明[1]
(288-290)
数智技术驱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张建君[1];路伟尚[2]
(291-293)
数智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优化路径研究
李萍[1];杨世棋[1];刘雯靖[1];刘聪[1]
(294-297)
数字化时代乡村体育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时代价值、现实挑战与突破路径
李玉洁[1]
(29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