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Bulletin of Sport Science & Technology
简 介:《体育科技文献通报》月刊1993年创刊,是国内目前唯一的综合性体育科技文献汇编。旨在多层次、多角度介绍国内外有关体育管理、科学训练、科学健身、体育教育以及体育产业等方面的新思路和新成果。为了促进竞技体育、社区健身、体育产业和体育教育各界人士之间的沟通。
- 主管单位:国家体育总局
- 主办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
- 创刊时间:1993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11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0256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262/G8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4期
2025年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滑冰项目奖牌分布特征分析
曹蓝玉[1];刘刚[1]
(1-4)
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短道速滑竞技实力格局分析
覃胜男[1];杨骐玮[1]
(5-8)
2024年巴黎奥运会自由式小轮车竞赛特征研究
李军[1];邹吉玲[1];郑艳静[2]
(9-13)
2024年巴黎奥运会男子20km竞走项目成绩分析
谭凯峰[1]
(14-18)
巴黎奥运会霹雳舞女子组冠军运动员竞技表现分析
李泽悦[1]
(19-23)
射箭项目奥运备战的韩国经验及本土镜鉴
苏钰莹[1]
(24-28)
杭州亚运会卡巴迪比赛技术表现分析
梁祥祥[1];孔庆豪[2];刘广春[1];寇月[1];张传龙[2]
(29-32)
从近4年全国田径赛事看粤港澳全运会广东省田径混合4×400m接力赛的夺金实力
梁金玉[1];杨金源[2]
(33-35)
中荷青少年足球训练体系的比较研究
陈天明[1];李培[1,2]
(36-39)
滑板运动强国的发展经验与启示
张矗[1];李军[1];邹吉玲[1]
(40-43)
基于CiteSpace的青少年体能训练研究可视化分析
杨硕[1]
(44-47)
国内外跆拳道研究热点与未来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高磊[1];宗苹[1];胡冉[2]
(48-52)
乡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迈向更高水平: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
邓利平[1];闫敏[2];弓衡[3];陈四顺[1]
(53-56)
全民健身背景下开展自行车运动的价值、挑战与优化路径
刘加龙[1];晋腾[2]
(57-59)
健康中国背景下老年人传统体育养生的价值、困境与路径
王书锋[1];张鸿[1]
(60-63)
全民健身背景下体育电影对体育文化传播模式的创新研究
张向辉[1];胡好[1]
(64-67)
生态要素视域下优化营商环境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机理、挑战与路径
段鸿江[1]
(68-72)
体育产业化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影响研究
牟雪婷[1];王帅[1]
(73-75)
亚冬会背景下哈尔滨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逻辑、价值、困境与对策
胡鹏[1]
(76-79)
新时代广西大健康产业与休闲体育深度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周勇[1]
(80-82)
“文体旅”融合视角下河东历史武术名人旅游资源梳理与开发研究
靳晓斌[1]
(83-86)
长江经济带露营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邱含[1];李娜[1];寇朝阳[1]
(87-91)
《奥林匹克2020+5议程》对我国体育赛事绿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启示
刘路[1]
(92-94)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杭州亚运会为例
沈伊琳[1];赖佳怡[1];周桓宇[1];罗建英[1]
(95-99)
杭州建设国际赛事之城的发展路径研究
赖佳怡[1];沈伊琳[1];周桓宇[1];张辉[1]
(100-103)
我国体育小镇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可视化分析
李鑫昱[1];焦传凯[1]
(104-109)
体育赛事赞助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基于转换成本的中介作用
陶雅浩[1]
(110-114)
体育旅游研究:轨迹、逻辑与展望
唐鑫[1,2];欧玉珠[2];周惠新[2]
(115-118)
体育文化展览创新发展研究
禹晓静[1]
(119-123)
冰雪产业新质人才队伍建设:价值、困境及路径
张怡文[1];宋远航[1];王驰[1]
(124-126)
我国体育大学生健康素养评估体系构建研究
顾悦[1];彭国强[1];吴文婷[1];高庆勇[1]
(127-130)
体育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建设研究
高航[1];谢磊[2];高嵘[2]
(131-134)
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刘婷婷[1]
(135-137)
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困囿与纾解路径
陈谦[1];刘梦莹[2]
(138-141)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研究
何翌[1];周航[1]
(142-144)
体育院校产教融合模式构建研究
温阳[1];杨欣怡[2]
(145-147)
产教融合背景下体育赛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杨欣怡[1];温阳[2]
(148-150)
多元融合协同视角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
李晓琳[1];孟妮佳[2];刘宇飞[2];李慧[2];许岩[2]
(151-154)
基于OBE理念的高校公体羽毛球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陈剑萍[1]
(155-159)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焦虑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廖冰雪[1];朱春雨[1];蔡少龙[1];邓继英[1];孙蒙蒙[1];张裕中[1]
(160-163)
体育锻炼对土家族大学生睡眠质量与抑郁的影响
臧乐[1];于金立[1];李晨[1]
(164-167)
“双减”政策赋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现实阻滞与实践向度
蒋东云[1];冯富生[2];王世君[3]
(168-170)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体育师资培训研究可视化分析
龙芳[1];张新[1]
(171-175)
文化认同视角下校园武术开展的逻辑内涵、机理效用与生成路径研究
成英[1];刘关冬[1]
(176-179)
学校体育运动损伤特征及应对策略研究
李成玥[1]
(180-183)
基于CiteSpace的体育强国建设研究可视化分析
钟俞春[1];刘松[1];徐金[1]
(184-187)
新时期弘扬武术精神的理论阐释、价值管窥与进路选择
余超[1];吉灿忠[1];牟家俊[1]
(188-192)
传播学视角下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路径探索——以李小龙创立截拳道为例
何秋萍[1];李秋菊[1]
(193-197)
鄂、豫、赣岳家拳地域分异:技术、传承与文化的三维考辨
郑剑南[1];秦子雄[1]
(198-202)
溯源与具象化:张艺谋武侠电影中体育美学与军事武术的中国美学意境再审视
昝俊浩[1];袁新国[1]
(203-207)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与创新发展研究
江春梅[1];李风云[1];李嘉程[1]
(208-210)
高强度间歇性训练对中青年减脂效果与心肺适能影响的Meta分析
宁佳炜[1];敬龙军[1]
(211-218)
有氧训练对青年男性体成分改善的效果及骨密度影响分析
魏建玺[1];殷彰冶[1];余小强[1];黄鸿办[1];陈溢斌[1];戴业萌[1];马继政[1]
(219-222)
基于CiteSpace的国外青少年游泳溺水救护可视化分析
石佳欣[1];谭爱玲[2];谭朕[1];许文兵[1];张辉[1]
(223-228)
我国幼儿体育研究进展及热点分析
徐建宏[1];刘静[1]
(229-232)
数字赋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机制、困境与路径
谢镇[1];邹月辉[2]
(233-238)
智能时代体育与科技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的前沿进展、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
王江城[1];董如豹[1];刘羽琴[1]
(239-242)
数字化转型对业余体育俱乐部经营管理的影响研究——基于品牌信任和体育消费环境的链式中介作用
段钧[1]
(243-248)
数字赋能体医融合的现实价值、阻滞困囿与推进策略
方小玲[1]
(249-251)
老年慢病群体运动干预智慧化江苏模式研究
徐海东[1];于楼成[1];刘星雨[1];徐勤儿[1];许晓阳[1]
(252-256)
新质生产力赋能冰雪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陶欣悦[1]
(257-260)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校体育思政教育的内生逻辑、元素来源、现实桎梏与实践路径
王文璇[1];马彩珍[1];王江[1]
(261-264)
教育数字化赋能体育教育公平的逻辑、维度与实践向度研究
肖城[1];彭海燕[2];赵诒盼[3];黄云[4]
(265-269)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体育教学的研究
邹馥凯[1]
(270-272)
智慧化深度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逻辑框架、难点阻点与路径构建
罗状[1];王茜[1]
(273-277)
智慧体育对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模式的重塑研究
张军波[1];莫裕醒[1]
(278-280)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体育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困境与策略
戚亚文[1];肖城[1];任雅琴[1]
(281-285)
信息技术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陈仲佳[1]
(286-288)
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数智化转型的价值诉求、意蕴特征及实施策略
董巧莹[1];汪明春[1]
(289-292)
运动App使用对初中生体育成绩的影响:锻炼氛围与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效应
董亚琦[1];王丽[2];赵祥微[1];敖雨晴[1];梅霞[1]
(29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