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6月25日 Wed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鄂州大学学报

鄂州大学学报

Journal of Ezhou University

简  介:《鄂州大学学报》创刊于1988年,自创刊以来一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刊物的学术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凸现了刊物的个性特征。 本刊的办刊理念是:坚持鲜明正确的政治方向,但不办成政治理论刊物,而是强调求真的科学性探讨;坚持科研服务于经济建设,但不一味急功近利,而着意于“形而下”与“形而上”的兼容并包,尤其注重精神文化领域的开拓;重视校内学术人才的扶持,着力展示校内教师创造的科研教学成果,但不划地为牢,近亲繁殖,而力求拓宽交流渠道,多吸纳一点校外前沿性科研成果,形成杂交优势。 本此理念,本刊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努力培植自身应有的特色:学术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学术视野的广泛性与论域地方性的并包;学术热点与冷门的兼容;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力求期期都显示着学术上的创新精神、内容上的厚重感和风格的朴素坚实。 《鄂州大学学报》在历年的质量检查中不断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扬,在学术界和社会上越来越受到重视,二次刊载逐年增多。《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心、《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全国性信息收集单位均有转载、摘要和报道;多个国家级和省市图书馆均长期连续订购收藏;与全国数百家公开发行的学术杂志建立了长期交流关系;稿源不断拓宽,作者从青年学人到资深专家博导,从高校讲师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所长,构成了一支多层次的撰稿人队伍,保证了学报的清新气息和学术质量。本刊两次荣获全国市属大学优秀学报奖、首届全国《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

  • 主办单位:鄂州大学
  • 创刊时间:1988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鄂州市莲花山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9004
  •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454/G4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中国共产党的独立自主精神:历史脉络、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廖梓颖[1] (5-8)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广西文化建设中的实践与探索 杨晨[1] (9-11)

基于人脸识别的个人网络信息安全法律规制研究 陈林[1] (12-15)

红色资源赋能云南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价值及路径 李静静[1] (16-18)

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的价值及路径 向丽金[1] (19-21)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以标语口号为例 李明珠[1];张丁杰[1] (22-25)

教育数字化赋能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析 李雄舟[1] (26-28)

融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创新研究 周春燕[1] (29-31)

积极心理团辅对促进高职学生心理成长的实践研究 张柳[1] (32-33)

以工作室为载体推进大学生生涯教育实践路径研究 姚英英[1];谈寂[1] (34-36)

“大思政课”理论融入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工作研究 余尔标[1] (37-39)

铜镜文化融入思政课的重要价值与实践路径 胡欢欢[1] (40-42)

体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其实现 阮涛[1] (43-45)

新媒体时代英语教学的改革路径研究 赵元敏[1] (46-48)

基于多模态理论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实践研究 周苏菡[1] (49-51)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龙海英[1] (52-54)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校英语类“双创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张倩[1] (55-57)

华盛顿欧文《大草原之旅》中生态观的当代价值探讨 穆瑛[1] (58-61)

青少年读本《红楼梦》图书出版的现状和前景 王伟[1];汪芳[2] (62-64)

庄子思想视角下《我们的祖先》中的异化主题探究 姜平[1] (65-68)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市域产教联合体的运行机理及推进策略 张文汇[1];何欢欢[1];院龙[1] (69-72)

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抓手,着力打造武鄂同城科技同兴先行区 余驰翔[1] (73-75)

跨界融合背景下高校科技管理的创新实践与探索 李雪霞[1];朱亚平[1] (76-77)

数字赋能高职院校学生社区的育人功能研究 杨秋凤[1] (78-81)

高职院校智慧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研究 张新梅[1] (82-84)

家校社协同:推进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机制建构 段悦[1];韦耀阳[1] (85-87)

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鄂州高职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以鄂州职业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为例 漆盈[1] (88-90)

高职学生岗位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熊印宏[1,2] (91-93)

基于改进生成对抗网络的人脸图像风格迁移方法 董心悦[1];傅鹏[1] (94-97)

利用T5和MAML的多语种英语翻译质量改进研究 梅玲[1];孙红萍[2] (98-102)

K-means聚类法在高职学生学习评价中的应用 孙亭亭[1];王娜[2];张秀侠[3];张建飞[4] (103-105)

基于结构模型竞赛的竹质材料物理力学性能分析 余沛[1];秦乐[1];李帅[1] (106-109)

水胶体敷料用于烫伤创面换药中的护理效果 陈圆飘[1] (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