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社会主义
Scientific Socialism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
简 介:本刊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和理论前沿,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 主管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 创刊时间:1984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493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797/D
- 邮发代号:82-841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4期
                                
                                    
                                        《科学社会主义》持续入选CSSCI来源期刊
                                    
                                
                                    
                                        
                                        (2-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基本逻辑与战略路径
                                    
                                
                                    
                                        杨正军[1,2];黄金峰[3]
                                        (4-17)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视域下制度型开放的逻辑进路
                                    
                                
                                    
                                        王培洲[1,2]
                                        (18-26)
                                    
                                         
                                    
                                    
                                    
                                
                                
                                    
                                        马克思主义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阐释及其当代价值
                                    
                                
                                    
                                        陈明珠[1]
                                        (27-3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认识马克思的资本范畴
                                    
                                
                                    
                                        赵振华[1]
                                        (35-42)
                                    
                                         
                                    
                                    
                                    
                                
                                
                                    
                                        习近平文化思想话语的出场语境、叙事逻辑及在场样态
                                    
                                
                                    
                                        颜苗苗[1,2]
                                        (43-52)
                                    
                                         
                                    
                                    
                                    
                                
                                
                                    
                                        马克思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及其方法论启示
                                    
                                
                                    
                                        陆君瑶[1]
                                        (53-60)
                                    
                                         
                                    
                                    
                                    
                                
                                
                                    
                                        恩格斯晚年对1848年革命的反思及其价值
                                    
                                
                                    
                                        杨军[1];杨卓然[1]
                                        (61-69)
                                    
                                         
                                    
                                    
                                    
                                
                                
                                    
                                        俄国革命时期列宁对政党能力的认识与实践
                                    
                                
                                    
                                        李钰[1]
                                        (70-77)
                                    
                                         
                                    
                                    
                                    
                                
                                
                                    
                                        论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劳动的影响——基于马克思生产力与分工关系的考察
                                    
                                
                                    
                                        闫婧[1]
                                        (78-86)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产关系阐释——中西方比较的视角
                                    
                                
                                    
                                        吕其镁[1];王松磊[2]
                                        (87-96)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效能拓展研究
                                    
                                
                                    
                                        梁波[1];张冠玉[1]
                                        (97-104)
                                    
                                         
                                    
                                    
                                    
                                
                                
                                    
                                        监察全覆盖的生成脉络、思想意蕴与制度完善
                                    
                                
                                    
                                        商爱玲[1];申一杰[2]
                                        (105-113)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话语的体系建构与范式创新
                                    
                                
                                    
                                        焦晓云[1];代红艳[1]
                                        (114-121)
                                    
                                         
                                    
                                    
                                    
                                
                                
                                    
                                        希腊共产党“革命性”特质探析及评述
                                    
                                
                                    
                                        刘学佳[1,2];唐海军[3]
                                        (122-129)
                                    
                                         
                                    
                                    
                                    
                                
                                
                                    
                                        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
                                    
                                
                                    
                                        杨柠聪[1];徐小茹[1]
                                        (130-138)
                                    
                                         
                                    
                                    
                                    
                                
                                
                                    
                                        生成式人工智能条件下价值增殖机制再审视——基于DeepSeek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应用
                                    
                                
                                    
                                        夏志鹏[1];陈鹏[2]
                                        (139-147)
                                    
                                         
                                    
                                    
                                    
                                
                                
                                    
                                        论恩格斯关于调查研究的认识与实践——以《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为中心的考察
                                    
                                
                                    
                                        喻伟[1]
                                        (148-154)
                                    
                                         
                                    
                                    
                                    
                                
                                
                                    
                                        世界历史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论析
                                    
                                
                                    
                                        董良杰[1];安丽梅[2]
                                        (155-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