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简 介:《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99年,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东南大学
- 创刊时间:1999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南京四牌楼2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511X
- 国内统一刊号:CN 32-1517/C
- 邮发代号:28-269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S1期
                                
                                    
                                        理念·格局·制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三重着力点
                                    
                                
                                    
                                        李浩[1]
                                        (5-8)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演进、现状与展望——基于CNKI CSSCI文献的cite 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胡桂银[1]
                                        (9-13)
                                    
                                         
                                    
                                    
                                    
                                
                                
                                    
                                        数字资本剥削的本质意涵与批判超越
                                    
                                
                                    
                                        范洋露[1]
                                        (14-17)
                                    
                                         
                                    
                                    
                                    
                                
                                
                                    
                                        超越诡辩式批判性思维——围绕保罗的相关论辩
                                    
                                
                                    
                                        李静雯[1];徐鏖[2]
                                        (18-22)
                                    
                                         
                                    
                                    
                                    
                                
                                
                                    
                                        从德里达到利科:证词与语言不确定性的诠释学路径
                                    
                                
                                    
                                        解光环[1]
                                        (23-26)
                                    
                                         
                                    
                                    
                                    
                                
                                
                                    
                                        “算法”变“算计”?——大数据时代算法杀熟的法律规制
                                    
                                
                                    
                                        朱坤帝[1]
                                        (27-30)
                                    
                                         
                                    
                                    
                                    
                                
                                
                                    
                                        医疗机器人应用的伦理风险及其治理路径
                                    
                                
                                    
                                        郭高维[1,2]
                                        (31-34)
                                    
                                         
                                    
                                    
                                    
                                
                                
                                    
                                        自动驾驶汽车交通肇事的刑事责任探析
                                    
                                
                                    
                                        黄佳乐[1]
                                        (35-38)
                                    
                                         
                                    
                                    
                                    
                                
                                
                                    
                                        UNICITRAL机制下透明度规则的规制路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李佳欣[1]
                                        (39-43)
                                    
                                         
                                    
                                    
                                    
                                
                                
                                    
                                        轻罪治理视野下出罪路径的优化——兼论宽严相济政策的效应
                                    
                                
                                    
                                        李天诚[1];马颖媛[1]
                                        (44-48)
                                    
                                         
                                    
                                    
                                    
                                
                                
                                    
                                        网络空间犯罪中网络平台违法信息管理不作为的规范分析与罪名选择
                                    
                                
                                    
                                        厉兴国[1]
                                        (49-53)
                                    
                                         
                                    
                                    
                                    
                                
                                
                                    
                                        比较法视域下民意与司法的动态博弈:因素、机制与制度调适研究
                                    
                                
                                    
                                        王利元[1]
                                        (54-57)
                                    
                                         
                                    
                                    
                                    
                                
                                
                                    
                                        零工经济下个人所得的税收治理
                                    
                                
                                    
                                        周婕[1]
                                        (58-62)
                                    
                                         
                                    
                                    
                                    
                                
                                
                                    
                                        知识蒸馏合法性边界研究——从DeepSeek与OpenAI的争议出发
                                    
                                
                                    
                                        张林轩[1,2]
                                        (63-67)
                                    
                                         
                                    
                                    
                                    
                                
                                
                                    
                                        仲裁协议有效性的司法支持——评亿海国际有限公司申请认可和执行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仲裁裁决案
                                    
                                
                                    
                                        孙婧[1]
                                        (68-72)
                                    
                                         
                                    
                                    
                                    
                                
                                
                                    
                                        新《公司法》下股东查阅会计凭证的制度构建
                                    
                                
                                    
                                        王嘉辉[1]
                                        (73-77)
                                    
                                         
                                    
                                    
                                    
                                
                                
                                    
                                        人类早期生命发展阶段抚养利益保护问题研究——以《民法典》第16条为中心
                                    
                                
                                    
                                        刘璟锟[1]
                                        (78-83)
                                    
                                         
                                    
                                    
                                    
                                
                                
                                    
                                        刑事侦查中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技术的应用与法律规制
                                    
                                
                                    
                                        刘仁钊[1]
                                        (84-88)
                                    
                                         
                                    
                                    
                                    
                                
                                
                                    
                                        金融必需数据强制开放的反垄断法规制进路
                                    
                                
                                    
                                        张琛[1]
                                        (89-93)
                                    
                                         
                                    
                                    
                                    
                                
                                
                                    
                                        生态绿色视角下电力-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
                                    
                                
                                    
                                        杨俊义[1];李冰洁[2];薛禾雨[3];夏超鹏[4];伏成志[5]
                                        (94-98)
                                    
                                         
                                    
                                    
                                    
                                
                                
                                    
                                        数字经济与税收征管能力:影响效果、机制分析与空间效应
                                    
                                
                                    
                                        张起慧[1];谭淳丰[1]
                                        (99-104)
                                    
                                         
                                    
                                    
                                    
                                
                                
                                    
                                        耕地保护政策的经济机理及其科学优化
                                    
                                
                                    
                                        吴俊廷[1]
                                        (105-108)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企业动态能力研究热点演进及趋势分析
                                    
                                
                                    
                                        郑健[1];谭延敏[1];张铁明[1]
                                        (109-115)
                                    
                                         
                                    
                                    
                                    
                                
                                
                                    
                                        论《七十家赋钞序》对《文心雕龙》的接受
                                    
                                
                                    
                                        李晨晨[1]
                                        (116-120)
                                    
                                         
                                    
                                    
                                    
                                
                                
                                    
                                        从悲悯同情到躬身内省——略论近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车夫形象
                                    
                                
                                    
                                        陈梓萱[1]
                                        (121-125)
                                    
                                         
                                    
                                    
                                    
                                
                                
                                    
                                        蚌壳逐渐打开——张翎小说《归海》的复调叙事分析
                                    
                                
                                    
                                        董羽彤[1]
                                        (126-129)
                                    
                                         
                                    
                                    
                                    
                                
                                
                                    
                                        金译本《骆驼祥子》之“变形记”——从老舍与译者的恩怨谈起
                                    
                                
                                    
                                        吕沁妍[1]
                                        (130-134)
                                    
                                         
                                    
                                    
                                    
                                
                                
                                    
                                        现代流行音乐歌曲的翻译挑战与多模态话语分析
                                    
                                
                                    
                                        吴倩[1]
                                        (135-138)
                                    
                                         
                                    
                                    
                                    
                                
                                
                                    
                                        思政引领下高等桥梁结构分析理论“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与产教融合育人
                                    
                                
                                    
                                        熊文[1];朱彦洁[1];马小龙[1]
                                        (139-141)
                                    
                                         
                                    
                                    
                                    
                                
                                
                                    
                                        交通运输专业“GIS技术与应用”课程体系建设探讨
                                    
                                
                                    
                                        柏春广[1]
                                        (142-144)
                                    
                                         
                                    
                                    
                                    
                                
                                
                                    
                                        高校国防类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
                                    
                                
                                    
                                        刘小铭[1];张胤[2]
                                        (145-148)
                                    
                                         
                                    
                                    
                                    
                                
                                
                                    
                                        以评促教:中小学科学素养培养的创新路径
                                    
                                
                                    
                                        邓晓棠[1];柏毅[1]
                                        (149-151)
                                    
                                         
                                    
                                    
                                    
                                
                                
                                    
                                        地方师范院校乡村师范生培养的困境与跨境
                                    
                                
                                    
                                        刘琦[1];欧阳修俊[2]
                                        (152-157)
                                    
                                         
                                    
                                    
                                    
                                
                                
                                    
                                        融合大语言模型的交通数据分析课程辅助教学探索
                                    
                                
                                    
                                        徐铖铖[1];周仲昂[1]
                                        (158-163)
                                    
                                         
                                    
                                    
                                    
                                
                                
                                    
                                        DAW软件在高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应用
                                    
                                
                                    
                                        单若禹[1]
                                        (164-168)
                                    
                                         
                                    
                                    
                                    
                                
                                
                                    
                                        从把关到建设:媒介融合时代编辑角色变革与转型路径
                                    
                                
                                    
                                        于超宁[1]
                                        (169-1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