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4-201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简 介:《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99年,中国人文科学学报核心期刊,并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本刊坚持办刊学术品位,力求在文、理、工、管等学科相互渗透,已在信息经济、网络文化、信息管理等方面办出一定特色。2002年,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优活动中,被评为质量进步社科学报。2002和2004年在北京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优活动中,被评为“优秀社科学报”,学报重点栏目——“网络文化”被北京高教学会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评为“优秀栏目”。2006年,在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科学报联络中心2006年度评优活动中学报编辑部被评为“优秀编辑部”;同年,在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学会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优活动中,我刊荣获“百强社科学报”奖;学报“网络文化”栏目获“百种特色栏目”奖。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 创刊时间:1999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67信箱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7729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4064/C
- 邮发代号:2-657
- 单价:
- 总价:
2024年 第6期
面向新质生产力的工业机器人创新群落演进研究——基于多元主体参与视角
孔德婧[1];刘煜[1];唐宁[1];程文琪[1];许冠南[1]
(1-13)
客户企业平台化转型对供应商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
倪艳[1];蒋俊鹏[2]
(14-26)
论数字人权的法理基础与概念构造
谢永江[1];田震霆[1]
(27-39)
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律师职业伦理:挑战与规范回应
董荣[1]
(40-49)
社交机器人如何影响舆论气候:机制分析与治理路径
方格格[1];王振雄[2]
(50-59)
个人信息知情同意规则的反思及其解释路径
钟邓鹏[1];郭嘉林[2]
(60-68)
机构交叉持股的产业协同治理效应——基于中芯国际的案例研究
刘欢[1];侯粲然[2]
(69-82)
人机协作场景中人机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
刘娜[1];蒲泉霖[1]
(83-96)
习近平社会主义文化观的科学体系、时代要求和未来指向
林炜[1]
(97-104)
整合语意视角下汉字与器物的表意关系研究
郗小超[1];邵雯雯[1];王多嘉[1]
(105-115)
通信网络运行安全事故损失研究
车培荣[1];王晓晴[1]
(116-124)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总目录
(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