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德育
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曾用刊名:小学德育
简 介:《中小学德育》是由国家教育部委托华南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全面反映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专业期刊,同时作为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会刊。本刊致力于为中小学德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者提供最新的德育改革动向、权威的德育政策指引、新锐的德育研究成果、鲜活的德育实践经验,力争成为中小学德育改革的“风向标”,锐意改革的“排头兵”,德育工作者交流经验、探索德育规律的“大舞台”,引领德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广大德育教师的“参谋部”。
-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教育部委托华南师范大学
- 创刊时间:1985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1183
-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82/G4
- 邮发代号:46-252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5期
中小学德育四十年发展大事记
(F0002-F0002)
作为花园而在——写在《中小学德育》创刊四十周年之际
蔡辰梅[1]
(1-1)
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田祖荫[1]
(4-6)
学习“两会”精神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张志勇[1,2,3]
(7-9)
思政引领力驱动教育强国建设的生成逻辑与实践理路
薛博文[1];冯建军[2]
(10-14)
培养德能兼备的时代新人:教育强国的德育文化逻辑
冉亚辉[1,2]
(15-18)
“美德可教吗”:教育学视域的历史观照与现实省思
朱晓宏[1];宋玉博[1];张宇思[1]
(19-23)
数智时代的教师关爱探论
刘长海[1];徐颍佳[1]
(24-27)
香港教师价值观教育能力建构:挑战与机制创新
吴善挥[1];郭明雪[2]
(28-32)
教育强国下生态体验德育示范校生命样态
刘惊铎[1,2,3,4];陈莹[5]
(33-38)
上海市虹口区:以体制机制完善推动区域德育综合改革
李琰[1];唐汉卫[2];马祥[2]
(39-4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内地与香港两地历史学科同课异构中的实践创新
白雪菲[1];甄柏然[2]
(45-47)
教育强国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性视野与诗意追求
刘建德[1]
(48-51)
党的创新理论嵌入思政课程的教学机制探讨——以“公平正义的价值”为例
黄伟[1]
(52-56)
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建构
殷凤[1]
(57-61)
引领学生构建“可能生活”——对“思政课生活化”的再思考
周立波[1]
(62-66)
家国心·同文脉·世界眼——新时代少先队工作创新育人的实践探索
袁慧[1]
(67-69)
感受温度 追求深度 走向高度——我与《中小学德育》共成长
陈光全
(70-71)
做教育改革征程中的自觉研究者
陈钱林[1,2]
(72-74)
遇见成长的光
万博[1,2]
(75-77)
致敬您,与我同行的“朋友”——我和《中小学德育》二三事
刘友开
(78-80)
广东华侨中学:德育引领 科创赋能
(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