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曾用刊名: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长春师范学院学报;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简 介:本刊于1982年创刊,现已与全国500余家学术刊物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其办刊宗旨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百家争鸣,为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 主管单位:吉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 创刊时间:1982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长吉北路677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7602
- 国内统一刊号:CN 22-1409/G4
- 邮发代号:12-326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学科评价模型
许可心[1];侯国亮[1]
(1-6)
随机化Lotka-Volterra模型下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竞争销量预测分析
陈进晶[1];张兆远[1,2]
(7-15)
一种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多步Levenberg-Marquardt算法
司京宇[1];芮绍平[1];安梦瑶[1]
(16-21)
10 Tb/s的快响应光学数据选择器
许葛亮[1];王坤[2];徐亮[1];周宇婷[2];宋心妍[2];祝丽萍[2]
(22-28)
Sr1-xGdxMo0.5W0.5O4+δ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张智健[1];韩飞[1];刘妍[1];周启楠[1];徐必[1]
(29-34)
基于IDE-RBF-PID-PI的炉温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
刘悦婷[1];张燕[1]
(35-41)
基于通道自注意力机制的图像降噪算法
吴畏[1];吴昊[2]
(42-50)
基于多视角图像分析的生物制炭优化机器学习模型
于泽曌[1];张志勇[1]
(51-59)
锌离子与聚丙烯酸稳定的无定形碳酸钙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的研究及表征
陈志远[1];程晋静[1];周亚磊[1];马莉[2];笪春年[1]
(60-72)
Fe-Ni/Boehmite催化剂降解甲基橙废水的研究
赵建军[1];赵保国[1];贾雷峰[1,2];尹紫彤[1];黄政[1];朱咸伟[1]
(73-76)
一款新型山茱萸清凉饮品的制备及工艺研究
王珊[1];柳玉萍[1];任心雨[1];许瀚琳[1];刘博思[1];路晨[1];宗智慧[1]
(77-83)
东北红豆杉不同品系叶色呈现机理及光合特征
张硕[1];苏诗越[1];张彦文[2]
(84-90)
不同生态型野大豆响应低钾胁迫的生理差异研究
朱斩杰[1];潘荪晨[1];林海振[1];李倩有[1];李明霞[1];胡勇军[1]
(91-97)
中国蝙蝠食性结构研究进展
周延泽[1];朱文明[1];张宇琪[1];朱红靓[1];常诚[1];许振文[1];卢冠军[1]
(98-104)
高中地理议题式教学应用探究
陈美彤[1];褚丽娟[1]
(105-107)
弘扬尚武精神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启示
王凤[1];张斌[2]
(108-112)
体育哲学的批判性研究:对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反思与重构
林秋[1]
(113-116)
吉林省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调查与分析
李金霖[1];夏宇[1]
(117-121)
基于特殊涂装乒乓球运动处方干预小学生近视实验研究
宋睿[1];范俊雄[1];廖俊辉[1];黄芬[2];郑伟[1]
(122-128)
新工科背景下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宋静[1]
(129-133)
基于反思性实践视角的师范生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能力的培养策略
别梅[1];李文静[1];李琪[2]
(134-137)
新媒体视域下案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宋凯[1];于敬波[2];苏晓萌[1];赵微[1];倪秀珍[1]
(138-140)
智媒时代高校传媒专业实验室建设策略研究
刘德成[1]
(141-143)
经管类跨专业实验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构建
巩斌[1]
(144-148)
PAD+TBL混合教学模式在制药工程课程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盛万乐[1];袁菲菲[1];张恩立[1];王章翠[1]
(149-152)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涉海ESP词汇教学实践研究——以“水产养殖”单元为例
杨岑[1];全洁[1];郭遂红[2]
(153-159)
高校学术期刊服务学科建设探索与实践——以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术期刊社为例
赵阳[1];张海洋[1]
(160-163)
综合类艺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路径
白雪莹[1]
(164-166)
赵家古筝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赵宗毅[1];裴龙[1]
(167-169)
自贸试验区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机制与路径
印萍[1];曹本霞[1]
(170-174)
荞麦收割播种一体机设计
韩佳霖[1];丁颂[1];廖刘仙[1]
(175-178)
一种树枝修剪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
王秀云[1];蒋东霖[1];邵丽颖[1]
(179-184)
黄花刺茄根际AM真菌及对入侵地菌根侵染的影响
钟欣怡[1];杨原[1];史洋诚[1];陈雨昕[1];陆锦坤[1];王桂君[1]
(18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