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研究
Folklore Studies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简 介:民俗刊物。旨在开展民俗学学术理论研究,重视民俗资料的搜集整理,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山东大学
- 创刊时间:1985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4360
- 国内统一刊号:CN 37-1178/K
- 邮发代号:24-095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中国古代乡村宗族研究》系统展现中国古代乡村宗族变迁
张士闪
(F0002-F0002)
“春节研究专题”主持人语
萧放
(5-5)
中国人的特色节日体系及其社会文化功能
刘魁立[1]
(5-9)
循环中的更新:春节的文化意义
安德明[1]
(10-17)
《民族艺术》2025年第1期(总第182期)目录
(17-17)
中国年节过渡礼仪的文化建构——兼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时间意涵
高丙中[1,2];杨靖文[2]
(18-26)
论春节对优质教育的贡献——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的探讨
王晨阳[1]
(27-36)
人类非遗视野下春节文化海外传播路径研究
萧放[1];叶玮琪[1]
(37-46)
中国的日常生活研究为什么需要实践民俗学的先验反思
户晓辉[1]
(47-56)
原乡:文艺实践、城乡关系与民族共同体
吴琪[1];岳永逸[2]
(57-6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伦理向度
安学斌[1,2];张瑜[3]
(70-78)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传承
谭志满[1];罗淋丹[2]
(79-87)
协商与认同:公众参与视角下文化遗产的价值实现机制
王爱[1]
(88-96)
中间人与民俗协商:城乡文化融合发展的媒介与机制——以吴桥社火“非遗化”实践为例
张兴宇[1]
(97-106)
断裂的话语:先秦天文知识考古与发掘
井长海[1]
(107-119)
信仰、观念与记忆:济阳三官庙汉墓鸟图像的三重向度
吕文明[1];李鸿森[1]
(120-132)
清代苗图人物图式来源考——兼论“图像证俗”的限度问题
蒙锦贤[1]
(133-144)
为何是枣强:论明代卫所、山东宗族建构与枣强移民传说的关系
赵世瑜[1]
(14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