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高等教育
Higher Education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该刊已选入: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2019)
简 介:本刊是一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反映化工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综合性刊物,其内容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密切结合各个化工类校、院、系教育特点和教育实践开展应用性研究刊物,注重实践性、学术性、信息性,反映化工高等教育的新思想、新模式、新机制、新经验。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 创刊时间:1984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上海梅陇路130号华东理工大学343信箱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6168
- 国内统一刊号:CN 31-1043/G4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本期导读
(1-1)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课程过程性考核研究和探索
裴小琴[1];黄婕[1,2];程华[1,3];顾艳燕[1]
(2-6)
现代产业学院“五共”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台州湾生物医药产业学院为例
徐元红[1];金燕仙[1];陈婷婷[1];吴劼[1];余彬彬[1]
(7-11)
世界一流学科是如何引进和培育学术大师的?——基于国内外的案例研究
姜凡[1];田琳[2]
(12-17)
“学中思、做中悟、研中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靳立军[1];李扬[1];杨赫[1];鲁金明[1];胡浩权[1]
(18-21)
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化工教育中的创新能力构建
阳鹏飞[1];颜雪明[1];彭国文[1]
(22-27)
西部地区环境工程一流专业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徐小琳[1];童延斌[1];鲁建江[1];易丽娟[1];刘子龙[1];邓辉[1]
(28-33)
产学研深度融合视角下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一流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以石河子大学为例
孔爱群[1];杨盛超[1];谷天天[1];吕银[1];王贺云[1];陈龙[1];王金玉[1];刘艳艳[1];于锋[1];李洪玲[1]
(34-39)
新工科视域下化工分离过程课程改革与实践
孔令涛[1];白兰莉[1];杨金凤[1];王荣杰[1];刘纪昌[1]
(40-45)
智慧教育背景下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胡蕊[1];于二雷[1];马晓伟[1];顾承志[1];田亮[1]
(46-52)
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探索
易丽娟[1];刘子龙[1];张燕[1];童延斌[1];徐小琳[1]
(53-57)
新工科背景下的综合实验设计——以光热催化CO/CO2加氢合成甲烷为例
于锋[1,2];严文霞[1];李洋洋[1];李涵[1]
(58-63)
以化工工艺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设计
聂云祥[1,2,3];祖运[1,2,3];谢德龙[1,2,3];朱远蹠[1,2,3];贾愚[1,2,3];梅毅[1,2,3]
(64-69)
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郭强[1];张巧玲[1];朱海林[1];栗秀萍[1];祁贵生[1];刘有智[1]
(70-73)
以产品为导向的化工工艺学教学探讨及案例分析
丁文明[1];刘晓林[1];刘大欢[1];王周君[1]
(74-79)
面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基因工程制药课程教学探索
蔡孟浩[1,2];吕品[3];张大鹤[4];滕小锘[4];刘海峰[5];陆健[2];易小萍[2];周祥山[6]
(80-85)
面向本科生的化学工程伦理课程项目式教学探索
刘丽艳[1];黄晓伟[2]
(86-93)
以新质人才培养为导向的药物分离纯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张迎庆[1];陈玉欣[1];周高[1]
(94-99)
项目驱动与合作学习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索——以能源动力类专业工程燃烧学课程为例
王春华[1];梁平[1];岳悦[1];潘颢丹[1];赵磊[1]
(100-106)
基于数字赋能的工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晓蕾[1];张兰[1];武潭[2];钟委[1];梁天水[1]
(107-112)
新时代化工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
高艺霞[1];吕高月[1];辛忠[1]
(113-119)
无机化学“炭碳双建”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分析与教学实践
董永利[1];宋微娜[1];魏立国[1];王晓彤[1]
(120-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