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化工高等教育

化工高等教育

Higher Education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该刊已选入: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2019)

简  介:本刊是一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反映化工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综合性刊物,其内容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密切结合各个化工类校、院、系教育特点和教育实践开展应用性研究刊物,注重实践性、学术性、信息性,反映化工高等教育的新思想、新模式、新机制、新经验。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 创刊时间:1984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上海梅陇路130号华东理工大学343信箱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6168
  • 国内统一刊号:CN 31-1043/G4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期

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持续提升创新型化工人才培养质量 辛忠 (1-1)

碳达峰与碳中和:我国化工高等教育发展的机遇与对策 姚山季[1];庄雷[1];管国锋[2] (2-6)

“学、导、探、思、用”五位一体的混合教学模式在化工专业实践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李宁[1];杨占旭[2];龙文宇[2];李会鹏[2];孔宪明[2];季程程[1];张继国[1] (7-11)

“双一流”高校研究生参与创业教育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张静华[1];宋齐明[2] (12-21)

工程教育背景下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 邓益强[1];杨冲[1];王慧[1];程丽华[1];吴世逵[1] (22-26)

基于科教融合的产业链式能源化工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任树行[1];吴卫泽[1];刘清雅[1] (27-31)

基于科教融合和理实融合的能源化学工程综合实验体系构建——以合成气制合成油实验为例 代小平[1] (32-36)

“互联网+”背景下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改革探索 刘香芝[1];姚媛媛[1];徐鸣[1];刘霞[1];马巍巍[1] (37-42)

高校环境类专业“五育融合”的教学探索——以环境监测课程为例 赵维[1];仲兆祥[1];张胜田[2];李素梅[3];罗平[1];郑建忠[1];王海玲[1] (43-48)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碳循环反应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融入 乐传俊[1] (49-54)

多元协同育人机制下工科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以化工自动化及仪表课程为例 隆建[1];叶西宁[1];谭帅[1] (55-60)

数智技术赋能的工程制图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郑娆[1];谭晶[1];李双喜[1];王瑞雪[1];张杨[1];安瑛[1] (61-66)

数智赋能的TEIPC教学模式探索 张洋[1];徐圆[1];朱群雄[1];张明卿[1] (67-72)

生物反应计量学中还原度平衡方程的独立性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发 张家瑞[1];刘玉祾[1];李雍容[1];赵雪冰[1] (73-77)

能量有效利用课程“科教赛创”四维融合教学模式探索 王绍庆[1];张安东[1];李宁[1];李永军[1];李志合[1] (78-83)

工程案例在高等分离工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马空军[1];高歌[1];莫文龙[1] (84-88)

建设化工制造安全与环境研究生一流课程培养卓越工程人才 杨彬[1];李中坚[1];雷乐成[1] (89-95)

科教融合背景下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以纳米材料及应用技术课程为例 李会会[1];陈灵[1];李春忠[1] (96-101)

化工专业虚拟仿真实验建设——以离子交换膜材料制备实验为例 毛恒洋[1];施雯雯[1];林钰青[2];王天石[1];吴真[1];李梅生[1];周守勇[1] (102-107)

延续性实验的教学设计——以“乙酰水杨酸的制备及含量测定”实验为例 张云艳[1];孟庆阳[1];张琼[1];曹金丽[1] (108-113)

基于虚拟仿真的智能化实践教学探索 李大字[1];许家辉[1];高东[1];苑杨[1];吴重光[1] (114-120)

数字赋能大学生精准资助育人模式的探索 杨宏伟[1];杜彬[1];刘淑梅[1];云桂桂[1];蔺丽[1] (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