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体育科技

体育科技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简  介:主要刊登与体育运动项目有关的竞技体育的选材、训练技术、战术和运动医学、生理、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管理学及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的学术论文,并介绍国内外有关学科的先进成果,为提高体育运动水平提供各种科技信息。

  •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
  • 主办单位:广西体育科学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79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南宁市星光大道3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1359
  •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171/G8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期

游泳运动员退役安置现状及优化策略探究——以广西体育局江南训练基地2017~2022年退役运动员为例 江立航[1];张昌括[2];刘威[1];胡媛媛[1] (1-3)

篮球运动员选材数字化:功能价值与实现路径 高国贤[1];王玉清[1] (4-6)

定向运动测试的优化研究及评价 李建萍[1];孙永刚[2] (7-9)

动作系统结构与力量训练模块化设计研究 李庆峰[1];张成学[2];王金伟[3] (10-12)

我国反兴奋剂教育拓展活动的特点与发展对策研究 刘阳[1];李国俊[1];张瑜[1];甘冰冰[1] (13-14)

广西师范大学男子4×100m接力项目训练手段与方法初探 莫静[1];黄梦夏[1];聂颖明[2] (15-16)

100m混合泳划水次数、划频对分段成绩影响研究——以2022年世界杯短池游泳赛柏林站为例 吕汶婷[1];黎东宇[2,3] (17-19)

高水平摔跤运动员赛前心理表现及应对策略研究 易善军[1];黄世确[1] (20-21)

全运会竞技体育发展绩效与对策研究述评 吕卫华[1] (22-23)

倒走干预对正向步行过程中步态及大脑激活程度的影响 刘倩[1];郑鑫焱[1];伍勰[1];邓雪[1] (24-27)

健康中国视域下“体医融合”发展现状及实现路径研究 陈晓晗[1];宫彩燕[2];范庭瑞[1] (28-29)

多维度干预对超重男大学生形态与心血管机能的影响 吴梦其[1] (30-32)

中国精英女子水球流行病学调查 王志彬[1,2];丁杰[1,2];陈根[1,2];冯学会[1,2];王峥[1,2];解强[1,2] (33-34)

新冠肺炎疫情后不同专业与BMI等级在读研究生心肺功能的比较研究 夏梦瑶[1];于芳[1];孟明宽[1] (35-3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青少年健康研究可视化分析 张业廷[1] (38-40)

62名智力残疾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评价——Brockport测试在中国的应用 张亚军[1];刘帅祎[1];吴嫔赟[1];李婷婷[1];张勇[1] (41-43)

云浮市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 彭伟[1] (44-45)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小学生速度素质趋势与预测研究 杨中秀[1];涂春景[2] (46-51)

乡村老年人群体开展健身气功的SWOT-PEST模型路径分析 朱松[1];张凯[1] (52-54)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可视化分析 涂斯婧[1];谢晓婷[1];司建平[2];罗琪[1];简思迪[1];王碧艳[1] (55-57)

八段锦结合正念训练对高职生身心调养的作用探究 李畅[1];王吉梅[1] (58-60)

幼儿睡眠个案的运动干预研究 韩晓志[1];张慕芳[2];梁俊伟[3] (61-62)

运用运动类App开展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效能性研究 郭凌云[1];江海潮[1] (63-65)

“健康中国”背景下湖北省高校护生健康意识与行为分析研究 刘亚军[1];刘文斌[1];王旋[1];彭超华[1] (66-67)

拓展运动对学警心理韧性的影响研究 许树艳[1] (68-70)

日本体育大学足球“混编制”训练模式及启示 李云广[1] (71-72)

大中小(幼)足球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现状、问题、思考与展望 韩林[1];董家秀[1] (73-76)

基于知识图谱的运动决策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缑奇锋[1,2];李笋南[2];赵梦楠[2];李凌云[2];赵春州[2];李游[2] (77-79)

国际非营利体育组织的盈利模式研究 何浩[1];刘海东[1];雷萍[1] (80-83)

先秦体育养生思想阐释 袁筱平[1] (84-85)

体育特色小镇研究内容分析研究 程龙[1];张勇军[1];张晓敏[1] (86-88)

旧工业建筑转型为体育场地设施的现实困境与路径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郑叁杉[1] (89-91)

体教融合视野下珠三角地区快乐体操发展困境与优化路径 王海云[1];李佐惠[2] (92-94)

“非遗”语境下河南岳家拳发展困境、矛盾与纾解 魏潇越[1];武勇成[2];宿继光[1] (95-97)

数字经济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的空间计量模型 邹荣艳[1] (98-100)

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健身俱乐部服务能力评价研究 赵健[1];吴俊芳[1] (101-105)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教育硕士(学科体育教学)研究生创新培养研究——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姚志辉[1];孙群群[1];罗玲[1] (106-108)

健康中国背景下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合的价值审视及发展路径 王亚坤[1] (109-110)

国外大学体育对我国高校体育工作的启示 李海龙[1];钱成思[2] (111-113)

双减政策下体育课后服务的价值、阻滞因素与优化路径 董亚琦[1];胡涛[1];李慧[1];蒋诗强[1];王波[2];胡剑峰[3] (114-116)

“双减”政策下民间体育游戏回归困境、价值与融合发展研究 孙昌军[1];齐金凤[1];孙自杰[1];冯春梅[1];王洪泉[1] (117-119)

“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场景化健身现状研究 颜庆[1];雷慧[2] (120-122)

基于核心素养的乡土游戏课程化探索 罗湘林[1];罗红英[2] (123-125)

基于立德树人视角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推进策略研究——以卫生健康类高校为例 平凯炜[1];庄永达[1];徐溧波[1];孙宁[1] (126-129)

高校体育赛事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路径 刘邦舜[1];李琳[1] (130-131)

基于元理论分析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军事体育教育的失位与展望 李宏恩[1];林燕荣[2] (132-134)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体育社团建设研究 张重阳[1];郑习武[2] (135-136)

体育强国视阈下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改革思路研究 王军[1];叶家成[1] (137-139)

新时代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标准化研究 柴业宏[1] (140-142)

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个性化人才培养探索 徐德健[1];谢叶寿[1] (143-145)

民俗体育游戏促进高职建筑专业技能培养路径研究 刘翔[1];马晓芳[2] (146-147)

体育强国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 花蕊[1];崔丙刚[2] (148-150)

体育强国精神融入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内容与实践路径 杨刚[1] (151-153)

“一专多能”型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刘晓红[1];李松松[1] (154-155)

舞动课堂,以体育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对学习评价的建构实践与探索 郑华[1];张向东[2] (156-158)

体育课程思政赋能国家一流体育专业建设的创新实践探索 刘远海[1];罗远东[1];高慧妮[1];姚贝[1] (159-161)

核心力量训练对提升学生体育中考成绩的影响研究 姚鹏[1];班建龙[2];杨昊[1];宫玉玺[3];郭翀[1] (162-163)

“课内外一体化”模式下中职健美操教学创新研究 苏剑锋[1];张伟[2] (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