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蒲松龄研究
Study on Pu Songling
简 介:创刊于1986年,是我国唯一一家研究聊斋学的专业性期刊。蒲学学术刊物。旨在推动蒲松龄研究的开展,反映国内外蒲学研究动态及其研究成果,沟通国内外蒲学研究的信息。
- 主办单位:蒲松龄纪念馆
- 创刊时间:1986
- 出版周期:季刊
- 地址:山东淄博市蒲松龄纪念馆内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3712
- 国内统一刊号:CN 37-1080/I
- 邮发代号:24-159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蒲松龄纪念馆举办幻墨留真——孙熙敏书画作品展(2025.05.01-2025.07.29)
                                    
                                
                                    
                                        孙希民[1,2,3,4,5,6,7]
                                        (F0002-F0002)
                                    
                                         
                                    
                                    
                                    
                                
                                
                                    
                                        从“小说的诗化”到“以诗为小说”——论《聊斋志异》诗性叙事
                                    
                                
                                    
                                        姜克滨[1];张兰兰[2]
                                        (5-21)
                                    
                                         
                                    
                                    
                                    
                                
                                
                                    
                                        《聊斋志异·赵城虎》本事考释
                                    
                                
                                    
                                        王慧星[1]
                                        (22-33)
                                    
                                         
                                    
                                    
                                    
                                
                                
                                    
                                        从现实到理想:《聊斋志异》女商形象解读
                                    
                                
                                    
                                        魏俭丰[1]
                                        (34-43)
                                    
                                         
                                    
                                    
                                    
                                
                                
                                    
                                        从《聊斋志异》管窥清代科举生态
                                    
                                
                                    
                                        杨睆[1]
                                        (44-56)
                                    
                                         
                                    
                                    
                                    
                                
                                
                                    
                                        徐康批注本《聊斋志异》批评价值补论
                                    
                                
                                    
                                        孙大海[1]
                                        (57-69)
                                    
                                         
                                    
                                    
                                    
                                
                                
                                    
                                        蒲松龄笔下的“大圣”:文人叙事与民俗信仰的交汇
                                    
                                
                                    
                                        臧慧远[1]
                                        (70-81)
                                    
                                         
                                    
                                    
                                    
                                
                                
                                    
                                        论《续黄粱》对《枕中记》的改写
                                    
                                
                                    
                                        秦霁月[1]
                                        (82-92)
                                    
                                         
                                    
                                    
                                    
                                
                                
                                    
                                        蒲松龄与李贺
                                    
                                
                                    
                                        夏荻楸[1]
                                        (93-103)
                                    
                                         
                                    
                                    
                                    
                                
                                
                                    
                                        日本新发现的聊斋俚曲——《丑俊巴曲》(二)
                                    
                                
                                    
                                        孟子敏[1]
                                        (104-117)
                                    
                                         
                                    
                                    
                                    
                                
                                
                                    
                                        蒲松龄纪念馆藏唐梦赉写真及手卷考
                                    
                                
                                    
                                        张洪玉[1];孙丽莉[2]
                                        (118-132)
                                    
                                         
                                    
                                    
                                    
                                
                                
                                    
                                        文化解码与产业耦合——聊斋文化驱动下旅游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研究
                                    
                                
                                    
                                        丁修振[1]
                                        (133-141)
                                    
                                         
                                    
                                    
                                    
                                
                                
                                    
                                        《聊斋志异》图像本语图关系类型探析
                                    
                                
                                    
                                        陈卓[1];吕逸新[1]
                                        (142-154)
                                    
                                         
                                    
                                    
                                    
                                
                                
                                    
                                        城上高楼接大荒
                                    
                                
                                    
                                        邹宗良[1]
                                        (155-158)
                                    
                                         
                                    
                                    
                                    
                                
                                
                                    
                                        马振方学术生平
                                    
                                
                                    
                                        景晓璇
                                        (159-159)
                                    
                                         
                                    
                                    
                                    
                                
                                
                                    
                                        《马瑞芳新校新评聊斋志异》
                                    
                                
                                    
                                        
                                        (161-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