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简  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创刊于1979年11月,是全国唯一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专门性学术刊物,代表着本学科领域的最新与最高研究水平。大量新的专业人才都是通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首次或屡次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为培养这一学科的新生力量做出了贡献。注重论文的学术性、科学性和当代性,鼓励独创性见解,热情扶持新生力量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的一贯指导方针。

  • 主管单位:中国作家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现代文学馆
  • 创刊时间:1979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文学馆路45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0263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589/I
  • 邮发代号:2-667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论中国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误区与进路 黄发有[1] (1-16)

中国当代作家年谱编纂的学术性问题 徐洪军[1] (17-33)

“无穷的远方”与阿勒泰的三个女人——网剧《我的阿勒泰》的女性叙事与文明风景 赵艺阳[1] (34-52)

重述城市:城市传记书写的世界图景与现代追问 臧晴[1] (53-72)

能否在“文化公司”中建设“另一种人文精神”?——《编辑部的故事》再解读 罗雅琳[1] (73-88)

1990年代的“世界”“中国”想象及其反思——以《北京人在纽约》为中心 张晋业[1] (89-108)

冷战与全球化夹缝中的人民话语:丁玲及其国际复出 熊鹰[1] (109-139)

丁玲小说中的战争阴影与交错体验——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为中心 郭鹏程[1] (140-155)

鲁迅的希望与绝望,以及裴多菲的诗翻译:是“希望之盾”,还是“绝望之剑”? [韩]洪昔杓[1];李侠[2] (156-180)

新见曹禺抗战期间两篇演讲考释 金传胜 (181-198)

“学中之人”与“人大于学”——中国现代文学学人研究的必要、难度与可能 李浴洋[1] (199-218)

古今之变与学科内外——中国现代文学学人研究的视野和方法 宋声泉[1] (219-225)

教学、学科建设与学术生产 鲍国华[1] (226-231)

学科史与“小人物” 孟庆澍[1] (232-237)

从学术机构的角度理解学人研究的路径和方法 冷川[1] (238-245)

中国现代文学学人研究的“史料视角” 宫立[1] (246-251)

在“后街”展望未来——“陈映真的意义:台湾历史后街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综述 张国钰[1] (252-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