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夷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uyi University
曾用刊名:南平师专学报
简 介:《武夷学院学报》是武夷学院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管单位为福建省教育厅,原名《南平师专学报》创刊于1982年,原刊期为季刊,2008年更名为《武夷学院学报》改为双月刊,2015年改为月刊,16开本。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35-1293/G4;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4-2109。 《武夷学院学报》本刊始终坚持的办刊宗旨是:推出学术精品、促进学术交流、催生科研成果,扶植学术新人,繁荣科学文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广泛联系海外武夷和港、澳、台、特区的科技信息,及时反映国内尤其是武夷学院等高等学府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等方面的科技成果,为发展武夷学院高等教育和繁荣社会主义科技事业服务。以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为办刊特色,提出“出精品、创名牌、办一流学报”的办刊思路。 《武夷学院学报》主要刊登武夷文化研究、政治哲学法律、汉语言文学研究、历史研究、外语研究、艺术研究、茶文化经济研究、数学及其应用、化学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学、电子工程技术、经济旅游、高等教育研究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科技成果的学术总结。
- 主管单位:福建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武夷学院
- 创刊时间:1982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福建省夷山市武夷大道16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2109
- 国内统一刊号:CN 35-1293/G4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4期
朱熹“刑罚观”及其启迪
陈海波[1,2]
(1-7)
宋至清儒学体系化改良、升华的演进与思考
杨博远[1]
(8-13)
再论马克思哲学的人文关怀:以马克思的“普罗米修斯情结”为视角
杨显平[1]
(14-18)
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契合的维度、指向与方略
方黎[1];储著源[1]
(19-25)
数字经济驱动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路径探究
刘思嘉[1]
(26-32)
基层治理中韧性社区建设的困境及破解
李晓辉[1]
(33-39)
透视·建构·展望:数字时代福文化的叙事转型
张烨[1]
(40-44)
智能AI技术赋能包装设计的创新应用与策略探析
王瑞强[1];张丽娜[2]
(45-53)
基于情绪认知的4—6岁儿童建构玩具产品设计
郭会娟[1];李露露[1]
(54-60)
基于情感映射方法的福文化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韦鑫珠[1];刘小路[2];韦锦城[3]
(61-71)
传统工艺美术视域下中华老字号的守与变
贾峰[1]
(72-77)
福建省高校优化教师教学发展对策——基于2603位高校教师的调查
邓鑫[1];黄慧芬[2];黄国辉[3];葛莉[4];张学君[5];王英豪[6];许克祥[3]
(78-85)
应用型高校教师人才队伍建设路径探析
刘于勤[1]
(86-91)
文化强国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机制探究
李永慧[1]
(92-98)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实现路径
林贻卿[1]
(99-104)
媒介融合语境下中华经典诵读文本的审美化路径
汤寒枫[1]
(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