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夷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uyi University
曾用刊名:南平师专学报
简 介:《武夷学院学报》是武夷学院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管单位为福建省教育厅,原名《南平师专学报》创刊于1982年,原刊期为季刊,2008年更名为《武夷学院学报》改为双月刊,2015年改为月刊,16开本。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35-1293/G4;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4-2109。 《武夷学院学报》本刊始终坚持的办刊宗旨是:推出学术精品、促进学术交流、催生科研成果,扶植学术新人,繁荣科学文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广泛联系海外武夷和港、澳、台、特区的科技信息,及时反映国内尤其是武夷学院等高等学府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等方面的科技成果,为发展武夷学院高等教育和繁荣社会主义科技事业服务。以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为办刊特色,提出“出精品、创名牌、办一流学报”的办刊思路。 《武夷学院学报》主要刊登武夷文化研究、政治哲学法律、汉语言文学研究、历史研究、外语研究、艺术研究、茶文化经济研究、数学及其应用、化学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学、电子工程技术、经济旅游、高等教育研究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科技成果的学术总结。
- 主管单位:福建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武夷学院
- 创刊时间:1982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福建省夷山市武夷大道16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2109
- 国内统一刊号:CN 35-1293/G4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5期
清代邵武府地方诗歌总集编纂考述
范丽琴[1]
(1-7)
以“武夷和韵”为主题的武夷茶艺非遗作品编创
陈丹妮[1]
(8-16)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下的旧唯物主义批判——基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十条
杜子银[1]
(17-23)
新时代人民幸福观的形成脉络、核心要义与价值意蕴
许洪劢[1]
(24-30)
历史自信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体系建构
杨孝旭[1];胡荣涛[2]
(31-39)
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历史逻辑与时代价值
张博宇[1];王竟宇[1]
(40-46)
唯物史观视域下中华传统诚信文化当代转化的逻辑进路
陈晗[1];董立功[1]
(47-53)
气候风险压力下的企业ESG表现
张瑞琛[1];赵玮豪[1]
(54-63)
商帮文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
王立凤[1];王建梅[1]
(64-74)
高校生态文化建设的价值定位、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
马瑞[1];陈文[1]
(75-80)
基于CiteSpace的新时代高校统战研究可视化分析
邓家耀[1]
(81-87)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进阶顺序与整体机制探究
陈再生[1];郑亚洁[2]
(88-94)
困境与突破:共同富裕视阈下的高校“慢就业”现象研究
李瑞宝[1]
(95-100)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现状与趋势的知识图谱分析
林珊湉[1]
(1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