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ianjin Conservatory of Music
该刊已选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7-201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2-2013)
曾用刊名:音乐学习与研究
简 介:《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高等音乐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 主管单位: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天津音乐学院
- 创刊时间:1985
- 出版周期:季刊
- 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十四经路9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2530
- 国内统一刊号:CN 12-1280/J
- 邮发代号:6-44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2025天津音乐节:交响华章与民族之声
(2-2)
2024我的音乐评论刍议——在“2024年全国舞台艺术评论分析工作”研讨会上的发言
项筱刚[1]
(5-10)
审思“后历史”·演绎本真·言说意义——罗森《批判性娱乐:旧音乐与新音乐》之学理内涵解读
翟明昕[1];屠艳[1]
(11-18)
从斯蒂格勒技术替补理论反思阿多诺流行音乐批判
张雨桐[1]
(19-26)
美声唱法与民族声乐艺术的融合及发展——郭淑珍中国歌曲演唱与教学特点探析
宋学军[1]
(27-34)
论咏叹调的戏剧功能
邹威特[1]
(35-44)
同宗民歌的区域衍变规律与生成机制——以赣闽粤客家地区《交情歌》为例
肖艳平[1,2];黄偲[2]
(45-56)
“变”与“守”——清中后期北京地区戏曲音乐的审美分流与声腔融合
潘俊汝[1]
(57-67)
旧时王谢堂前燕——俄侨音乐家马巽在华音乐活动研究(1907—1944)
胡一凡[1];王鸿俊[2]
(68-78)
古乐复兴运动的世纪投映——由《音乐的历史性表演:导论》所见
丁好[1];徐逸凡[1]
(79-85)
《北洋画报》天津慈善音乐演出史料整理研究(1926—1937)
张金灿[1]
(86-97)
乐境重塑 相和而歌——乐府诗词与中国当代音乐创作观照
王颖[1]
(98-110)
五声音阶的隐性特征与内在机制——从自然音阶的层级结构谈起
高源[1]
(111-119)
一衣带水 交流互鉴——第十四届中日音乐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周耘[1];邵欢欢[2]
(120-128)
学术交流及演出活动
(129-129)
“天音精品课大讲堂”系列学术活动
(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