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经济研究
Industrial Economics Research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曾用刊名:产业经济研究:江苏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江苏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简 介:《产业经济研究》(Industrial Economics Research)(以下简称本刊)创刊于2002年,由南京财经大学主办,是我国第一本专门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与产业规制问题的专业学术刊物。2003年,《产业经济研究》加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成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2007年,在第六届江苏省优秀期刊评选中荣获“江苏省优秀期刊奖”;2007年,《产业经济研究》入选CSSCI来源期刊,并一直在经济学类期刊中排名靠前,在最新公布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收录集刊(2017-2018)目录》中,《产业经济研究》排名经济学类第20位。2011年以来,《产业经济研究》持续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在2015年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中,本刊在445种经济学期刊中转载率排名第4,在345种应用经济学期刊中位列第1。在中国知网公布的2019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产业经济研究》的复合影响因子为4.852,在96种综合性经济科学期刊中排名第1位。此外,《产业经济研究》被多所综合性高校和财经类高校,尤其是有产业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的科研机构列为重点奖励期刊,在经济学期刊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 创刊时间:2002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文苑路3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9301
- 国内统一刊号:CN 32-1683/F
- 邮发代号:28-326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数字基础设施与企业地理扩张——基于“宽带中国”的经验证据
                                    
                                
                                    
                                        陈刚[1];杨春兰[1]
                                        (1-14)
                                    
                                         
                                    
                                    
                                    
                                
                                
                                    
                                        土地出让价格与智能制造:抑制还是倒逼
                                    
                                
                                    
                                        杨思莹[1,2];李雨彤[2];陈思[2]
                                        (15-28)
                                    
                                         
                                    
                                    
                                    
                                
                                
                                    
                                        越智能是否越平等:人工智能的微观技能溢价证据
                                    
                                
                                    
                                        冯思睿[1];何爱[2]
                                        (29-42)
                                    
                                         
                                    
                                    
                                    
                                
                                
                                    
                                        “脱虚向实”的数字激励: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与企业实体投资振兴
                                    
                                
                                    
                                        李佳[1];曹睿涵[1]
                                        (43-57)
                                    
                                         
                                    
                                    
                                    
                                
                                
                                    
                                        客户稳定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双刃效应研究
                                    
                                
                                    
                                        李旭思[1];马晨[1]
                                        (58-71)
                                    
                                         
                                    
                                    
                                    
                                
                                
                                    
                                        酒香还怕巷子深?数字责任履行与企业融资约束——来自上市公司文本分析的经验证据
                                    
                                
                                    
                                        陆华良[1];史晓璐[2];徐光伟[2]
                                        (72-85)
                                    
                                         
                                    
                                    
                                    
                                
                                
                                    
                                        “绿色-共享”数据政策何以能协同促进城市绿色转型?
                                    
                                
                                    
                                        韩先锋[1];魏欣[1]
                                        (86-99)
                                    
                                         
                                    
                                    
                                    
                                
                                
                                    
                                        企业集团决策权配置与气候风险抵御效应
                                    
                                
                                    
                                        张伟杰[1,2];姜英兵[1,2]
                                        (100-114)
                                    
                                         
                                    
                                    
                                    
                                
                                
                                    
                                        “出海”还是“出局”: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中国企业出海
                                    
                                
                                    
                                        高霞[1];张奇[1]
                                        (115-128)
                                    
                                         
                                    
                                    
                                    
                                
                                
                                    
                                        何种碳市场制度设计更有利于企业碳中和技术创新?——来自配额“核算分配、交易、履约”全过程政策机制的经验证据
                                    
                                
                                    
                                        曹翔[1];邱丽[1]
                                        (129-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