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民族研究
Guangxi Ethnic Studies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
简 介:本刊是民族学研究专业期刊。设有民族理论、民族学、民族史、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民族文化、古籍钩学沉等栏目。读者对象为民族学研究和民族工作者、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
-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主办单位:广西民族研究中心
- 创刊时间:1985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南宁市云景路1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454X
-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41/C
- 邮发代号:48-85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卷首语
                                    
                                
                                    
                                        
                                        (F0002-F0002)
                                    
                                         
                                    
                                    
                                    
                                
                                
                                    
                                        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内在意涵、作用机理与实践路向
                                    
                                
                                    
                                        张利国[1,2];蔡叶蓓[1]
                                        (1-9)
                                    
                                         
                                    
                                    
                                    
                                
                                
                                    
                                        从中华民族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国共产党民族话语体系中枢纽型概念的建构及其理路——以党的历史文献为中心的考察
                                    
                                
                                    
                                        张倩倩[1,2];唐晓勇[1]
                                        (10-19)
                                    
                                         
                                    
                                    
                                    
                                
                                
                                    
                                        各民族有序参与基层治理对增强“五个认同”的理论和实践探析
                                    
                                
                                    
                                        马静[1]
                                        (20-28)
                                    
                                         
                                    
                                    
                                    
                                
                                
                                    
                                        我国民族团结话语体系的建构逻辑、时代挑战及实践路向
                                    
                                
                                    
                                        张春霞[1]
                                        (29-36)
                                    
                                         
                                    
                                    
                                    
                                
                                
                                    
                                        从五个关键词重识百年来中华民族观的演进轨迹
                                    
                                
                                    
                                        李思言[1,2]
                                        (37-47)
                                    
                                         
                                    
                                    
                                    
                                
                                
                                    
                                        主流媒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关键维度
                                    
                                
                                    
                                        张传香[1];尹平潍[1]
                                        (48-56)
                                    
                                         
                                    
                                    
                                    
                                
                                
                                    
                                        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一领三主一创”测评体系解析与释义
                                    
                                
                                    
                                        陆鹏[1]
                                        (57-65)
                                    
                                         
                                    
                                    
                                    
                                
                                
                                    
                                        走向“共同体”承认:承认理论的中国化及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当代意义
                                    
                                
                                    
                                        王迎春[1]
                                        (66-75)
                                    
                                         
                                    
                                    
                                    
                                
                                
                                    
                                        从空间生产到民族共同体:边疆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
                                    
                                
                                    
                                        郝明东[1];张家飞[1];陶莉[1]
                                        (76-84)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机理与优化路径——基于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视角
                                    
                                
                                    
                                        付秋梅[1];李俊清[2]
                                        (85-97)
                                    
                                         
                                    
                                    
                                    
                                
                                
                                    
                                        祖先记忆、牛之雄者与山地社会的整合——基于黔东南苗族斗牛习俗的田野考察
                                    
                                
                                    
                                        吕俊彪[1,2];刘文[2]
                                        (98-107)
                                    
                                         
                                    
                                    
                                    
                                
                                
                                    
                                        集体产权:传统村落旅游利益分配的经济人类学分析
                                    
                                
                                    
                                        李军[1];吴艳芳[1];杨长泉[1]
                                        (108-117)
                                    
                                         
                                    
                                    
                                    
                                
                                
                                    
                                        越南家庭价值观赋能国家价值体系的逻辑理路与实践效应——以共同内群体认同理论为视角
                                    
                                
                                    
                                        陈海丽[1]
                                        (118-126)
                                    
                                         
                                    
                                    
                                    
                                
                                
                                    
                                        我国中越陆地边境地区人口变动研究——基于“五普”至“七普”人口普查数据对比分析
                                    
                                
                                    
                                        廖凌子[1]
                                        (127-137)
                                    
                                         
                                    
                                    
                                    
                                
                                
                                    
                                        中国式现代化推进青海民族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敖日格乐[1];金炳镐[2,3,4]
                                        (138-146)
                                    
                                         
                                    
                                    
                                    
                                
                                
                                    
                                        形塑国民:清末民初东北边疆地区地方政府的民族教育政策——以《划一垦民教育办法》为中心
                                    
                                
                                    
                                        朴今海[1];权莉晏[2]
                                        (147-155)
                                    
                                         
                                    
                                    
                                    
                                
                                
                                    
                                        寨堡为“媒”:宋代西南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内在逻辑探析
                                    
                                
                                    
                                        关勇[1]
                                        (156-164)
                                    
                                         
                                    
                                    
                                    
                                
                                
                                    
                                        新质生产力引领下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发展路径研究
                                    
                                
                                    
                                        宋戈[1]
                                        (165-174)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各民族共同现代化
                                    
                                
                                    
                                        张继焦[1];张爽[1]
                                        (175-181)
                                    
                                         
                                    
                                    
                                    
                                
                                
                                    
                                        共同体视阈下民族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进程与实践进路
                                    
                                
                                    
                                        毕忠鹏[1];段成荣[2,3];彭姣[4]
                                        (182-192)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创新成果——《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丛书》简介
                                    
                                
                                    
                                        王延中[1]
                                        (193-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