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简  介:《艺术科技》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本刊主要刊发艺术、教育、科技、管理等领域学术论文稿件,及时报道和传播相关领域学术研究新成果、新发现、新理念、新经验、新技术、新工艺,理论指导实践,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作出应有的奉献。在本刊发表的学术研究论文均可在中、高级职称评定、晋升和业绩考核以及岗位竞聘中起到科研认定作用,也是必备的硬性材料依据。本刊竭诚为学术界广大文学、艺术、教育、建筑、科技、管理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服务。本刊立足浙江、面向全国,欢迎全国各大中专院校教师、硕博研究生、教育机构和科研院所工作人员、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相关科研管理人员惠赐或推荐佳作。

  • 主管单位: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 主办单位: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创刊时间:1988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80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9436
  • 国内统一刊号:CN 33-1166/TN
  • 邮发代号:32-59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中国古代设计文献与现代艺术设计的交融探究 郭芳[1];郭晓颖[1] (1-3)

论川剧身段的再现、情感、象征 李栋[1] (4-6)

经典音乐剧角色表演的传承与现代化创新探索 廖敏[1] (7-9)

福瑟戏剧的意境生成和中国美学阐释 李姝奇[1] (10-12)

思南花灯的传承断层危机与突围之路探究 罗晶[1] (13-15)

戏曲声乐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裂变与艺术价值再生研究 杨明亮[1];武雯博[1] (16-18)

电子音乐创作中的空间感营造手法与听觉体验研究 孟辉[1] (19-21)

高平钢琴作品《遥远的声音》演奏技法研究 熊琬霓[1] (22-24)

民族鼓乐技艺传承与现代教学融合路径探究 杨朝德[1] (25-27)

论情感表达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与展现 辛欣[1] (28-30)

甘肃省景泰县“红水滚灯”舞蹈功能研究 孟彦圻[1] (31-33)

《流俗地》听觉叙事研究 马一丹[1];邬湘源[1] (34-36)

华宜玉水彩画艺术语言探究 王佐珊[1] (37-39)

黄秋园山水画艺术特色研究 刘振飞[1] (40-42)

中国动态汉字设计的百年变迁探究 刘丽君[1] (43-45)

唐山皮影主题儿童创意家具设计策略研究 胡博佳[1];冯欣婷[1];司芮瑒[1];刘则君[1];张新悦[1] (46-48)

东方美学意境下汽车智能座舱设计研究 杨艺[1];冯楠[1] (49-51)

以世界技能博物馆为例谈α世代儿童交互设计 徐佳新[1];陈健[2] (52-54)

狮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符号意义与审美探索 郑冰雨[1] (55-57)

智媒时代“讲好南阳故事,提升城市形象”路径研究 彭美佳[1] (58-60)

九江瑞昌剪纸品牌快闪店设计策略探究 李铭慧[1] (61-63)

在地性视角下艺术设计赋能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研究 郭镒豪[1];戴淑靖[1];唐清琳[1];王超宇[1] (64-66)

全民设计理念在低收入社区共享空间中的理论创新与应用策略研究 李乔[1] (67-69)

汉代美术思想促进南阳街区品牌视觉形象提升的策略研究 周玞瑶[1];冯阳[1] (70-72)

人工智能视域下高校写作课程的创新转型研究 刘洋[1] (73-75)

数字化赋能艺术类院校个性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 王志华[1] (76-78)

项目式教学法在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婷婷[1] (79-81)

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艺术类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优化路径探究 张筱禹[1] (82-84)

真实素材在波捷匈专业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成都外国语学院波捷匈专业翻译课程教学为例 何颖迪[1] (85-87)

1+X证书制度下产品设计书证融通课程体系优化路径研究 王昭[1];侯明明[1];孙晋博[1] (88-90)

“五育融合”视域下高职大学美育的实践问题与创新对策研究——以“衣食住行”美育资源开发为例 朱红林[1] (91-93)

师范院校传承国乐的双元联动创新机制研究 王乃安[1];费云霞[1];陆立华[1] (94-96)

国漫崛起背景下高教产教融合的优化路径探索——以专业型硕士培养为例 秦怀新[1];宁艺彤[1] (97-99)

西洋管乐演奏课程美育改革与实践探究——以韶关学院为例 傅强[1] (100-102)

“四实融合”驱动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育人体系创新与实践探究 孔令强[1];聂勇强[1] (103-105)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中国古代文论课程中的运用研究 杨晗[1] (106-108)

数字化技术在家具设计教学中的创新实践研究——以综合创作2(家具设计与制作)课程改革为例 潘佳[1] (109-111)

艺术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范式重构研究 王若楠[1] (112-114)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群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杨大为[1] (115-117)

大数据驱动的高职朋辈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研究 金玉凯[1];郭鲲鹏[1] (118-120)

基于AIGC技术的数字媒体教学创新策略研究 吴梦帆[1] (121-123)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路径研究——以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例 罗明亮[1] (124-126)

高职音乐教学中地方粮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转化路径探究 付越[1] (127-129)

从中国影史票房Top100影片分析票房影响因素 苗晶[1] (130-132)

数字艺术赋能下电影叙事的多维重构研究 刁少鑫[1] (133-135)

新东北文学影视改编的创伤重构探究 袁思雨[1] (136-138)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材编辑出版的现状、挑战与对策研究 武丹丹[1] (139-141)

视觉传达设计在数字媒体中的应用研究 高险梅[1] (142-144)

数字媒体艺术赋能现代展示设计的创新应用研究 万江伟[1] (145-147)

媒介融合视域下山东卫视黄河文化传播价值探析——以纪录片《大河之洲》为例 刘思怡[1] (148-150)

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群众文化活动”的模式建构与效应评估 许程程[1] (151-153)

非遗数字化保护传承的必要性及应用路径研究 胡倩[1] (154-156)

菏泽古镇古村落风貌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究 张继玲[1];李俊建[1];郭卫民[1];李民柱[1] (157-161)

社交媒体平台在数字化艺术品营销中的应用与优化策略探究 刘恒[1] (162-164)

乡村振兴视域下群众文化活动的艺术化表达路径与传播策略研究 田旭锋[1] (165-167)

群众文化活动与新媒体双向赋能研究 孟辉明[1] (168-170)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认同建构与教育传承创新中的作用探究 王艺霖[1];宋艺文[1];冀晓潇[1] (171-173)

工业设计赋能青藏高原绿色建筑与生态旅游发展的路径探究 芦佳怡[1] (174-177)

新的文化使命视域下重庆红色文化传播机理与路径创新研究 孟媛[1] (178-180)

湖湘传统节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以长沙火宫殿庙会为例 黄璇[1] (181-183)

数字艺术设计视角下城市文旅活动沉浸式体验构建路径探究 孙博[1] (184-186)

以黎族村落为例的叙事空间多感官体验探索 肖智仁[1] (187-189)

文旅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四螺旋耦合模型构建与应用路径探究 蒋涛[1] (190-192)

彝绣“四方八虎图”模件系统分析 李瑶[1];李晨鹭[1];杨柳[1] (193-195)

语文核心素养本位学业质量引领评价方式探究 金龙飞[1] (196-198)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实践研究 倪芳[1];刘易[2] (199-201)

生态语言学理论下高校英语语言教学模式探究 王方维[1] (202-204)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壮族山歌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容婕[1];霍幸[1] (205-207)

视觉文化视域下绘画与英语教育融合机制研究 安玲[1] (208-210)

非遗舞蹈在理工类高校多模态舞蹈美育中的共享与教学实践研究 张璇[1] (211-213)

地方师范院校音乐类专业本科生高质量就业的瓶颈与突破策略探究——以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例 王岐堃[1];马全勇[1] (214-216)

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周恒[1] (217-219)

音乐节奏对体育训练及竞赛表现的赋能效果研究 黄健[1] (220-222)

钢琴艺术指导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彭欣悦[1];万纲[1] (223-225)

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双创”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黎颖[1] (226-228)

新课标视域下高中音乐学科融合路径探究 杨佳瑜[1] (229-231)

高校音乐教育中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策略探究 宋碧洋[1] (232-234)

元宇宙概念下艺术与通信工程融合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研究 孙含笑[1];孙威振[1] (235-237)

拓扑学视域下苗族百鸟衣纹样的动态化转译探究 杨巧琼[1] (238-240)

医学影像技术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创新运用探究 杨玉慧[1];陆明[1] (241-243)

区块链技术赋能下数字创作、确权与社区互动的范式重构研究 马皖湘[1] (244-246)

AI技术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路径探究 侯卫华[1] (247-249)

古琴文化在五音疗法中的内涵与价值研究 骆梓江[1];叶年华[1] (250-252)

作品赏析 杨祉祎[1] (25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