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科技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简 介:《艺术科技》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本刊主要刊发艺术、教育、科技、管理等领域学术论文稿件,及时报道和传播相关领域学术研究新成果、新发现、新理念、新经验、新技术、新工艺,理论指导实践,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作出应有的奉献。在本刊发表的学术研究论文均可在中、高级职称评定、晋升和业绩考核以及岗位竞聘中起到科研认定作用,也是必备的硬性材料依据。本刊竭诚为学术界广大文学、艺术、教育、建筑、科技、管理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服务。本刊立足浙江、面向全国,欢迎全国各大中专院校教师、硕博研究生、教育机构和科研院所工作人员、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相关科研管理人员惠赐或推荐佳作。
- 主管单位: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 主办单位: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创刊时间:1988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80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9436
- 国内统一刊号:CN 33-1166/TN
- 邮发代号:32-59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5期
手工艺术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研究
郭玉琼[1]
(1-3)
凉山彝族银饰的当代创新应用研究
周洁媛[1]
(4-6)
边缘的锋芒:林樾与福建木刻运动的视觉叙事建构
林恬[1]
(7-9)
汪峰原创歌曲创作特征研究
柴子楷[1]
(10-12)
从实验语音学视角看岳云鹏相声中歌唱变调对表演效果的影响——以《五环之歌》为例
王迪[1];李羚路[1]
(13-15)
民族民间音乐及其对外传播研究
韩琪[1]
(16-18)
李贺“金铜仙人”意象的艺术构思探究
张林宇[1]
(19-21)
明代中期对怀素书风的重构与矛盾探究
曹宇飞[1]
(22-25)
书法艺术在民间契约文书中的传承与发展策略探究
汪保烁[1]
(26-28)
文物资源与油画创作的融合路径及艺术表达研究
胡晓梅[1]
(29-31)
“潘画王题”——王文治与潘恭寿书画交游考
怀东辰[1]
(32-34)
情感化视域下黔东南苗绣首饰礼盒包装设计研究
黄新怡[1]
(35-37)
艺术设计中的智能交互设计趋势研究
班双双[1]
(38-40)
基于符号消费的敦煌瑞兽数字文创设计研究
田雅汝[1];方怿[1]
(41-43)
基于KANO-AHP的智慧养老机器人交互需求识别研究
王清[1];池俊颖[1]
(44-46)
AIGC技术赋能下传统形象IP设计探究
王学值[1]
(47-49)
游戏设计中古风元素应用研究
穆鑫郅[1]
(50-52)
动态视觉设计中的节奏美学应用研究
董宇珍[1]
(53-55)
数字艺术技术驱动下广告营销的视觉创新研究
刘源[1]
(56-58)
村庄公共空间艺术化改造策略探究
金艳[1]
(59-61)
论美育设计中的空间美学与环境优化
张启帆[1]
(62-64)
乡村振兴背景下南宁市那齐坡乡村人居环境提升设计与实践研究
谢小丹[1]
(65-67)
徽派建筑灰调色谱在当代民宿空间设计中的生态应用路径探究
杨静[1]
(68-70)
LID模式下园林景观绿化设计要点及措施探究
叶莹丽[1];童宪[2]
(71-73)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教师学术创新的技术整合路径研究
谢志杰[1]
(74-77)
新湘艺版初中音乐教材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应用研究
秦源[1];赵羽薇[1]
(78-80)
新文科视域下中文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
董晔[1]
(81-83)
高职美育课程跨学科师资团队建设路径研究
周旭婷[1]
(84-86)
高职音乐专业教师数字化教学应用实践与研究
岳天一[1]
(87-89)
艺术院校本科生信息素养培养现状及应对策略探究
白帆[1]
(90-92)
非遗赋能职业教育“课研赛创”美育育人模式研究
邓永荣[1];蔡栋梁[1];罗霞[1]
(93-95)
基于“UGK联动”探索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幼儿健康教育的路径研究
杨道飞[1];胡克姗[2]
(96-98)
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成因与对策——以大连艺术学院为例
季姝同[1];李忻睿[1];戚雪娟[1]
(99-101)
新时代非遗传承视域下高校美育实践的路径探析
张树伟[1];赵婷婷[1]
(102-104)
活态传承下非遗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策略研究——以陶瓷文化为例
阮慧香[1]
(105-107)
坭兴陶文化融入中小学思政课堂的策略探究
韦雯[1];王倩[1]
(108-1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艺术社团服务社区文化建设路径探究
李瑶钿[1]
(111-113)
优秀传统服饰文化融入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究
向红维[1]
(114-116)
高职院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改革中5E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探究
马兆洋[1]
(117-119)
具身智能技术在纪念性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张俊佳[1]
(120-122)
虚实相生——《黑神话:悟空》中的场景设计研究
舒尔豪[1]
(123-125)
跨媒介融合视角下电影语言对舞台视觉叙事的延展与重构研究
郭子宁[1]
(126-128)
类型电影批判视域下《分手的决心》研究
王烁[1]
(129-131)
基于LDA的中国动画电影评论主题分析——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
李智韬[1]
(132-134)
数字艺术与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校园媒体文化传播新形态研究
李安琪[1]
(135-137)
基于《孤勇者》的“两代人”话语差异与媒介经验探讨
黎来屏[1]
(138-140)
跨媒体叙事视角下数字短视频艺术表达探究
司萌萌[1]
(141-143)
空间生产理论视域下展览型交互影像三重空间建构策略研究
梁菲红[1]
(144-146)
博物馆陈列展览色彩应用的美学思考
刘思勤[1]
(147-149)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红色旅游游客感知研究——以红旗渠风景区为例
韩婷[1];曹启锐[1]
(150-153)
中国传统文化在VR游戏中的艺术传承与转化策略探究——以VR游戏“田忌赛马”和“方寸幻境”为例
王雨潇[1]
(154-156)
云冈石窟数字档案库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仪博亚[1];闫斐[1];马祎临[1];王嘉彤[1]
(157-159)
智慧旅游背景下导视系统发展路径探究
盛子颖[1]
(160-162)
文化体验廊道蓝图下鲁西南村史馆建设策略研究
李秋华[1]
(163-165)
美术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价值分析
简阿露[1]
(166-168)
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视域下《咬文嚼字》网络流行语英译策略研究
苗译文[1]
(169-171)
文旅融合背景下艺术活动策划与运营管理模式探究
陈珊瑚[1]
(172-174)
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实践路径探索
陈敏[1]
(175-177)
数字赋能小农户农产品流通模式探究
马威[1];陈书芳[1];唐玉斌[1];李柯宇[1];刘烨[1]
(178-180)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闭环管理体系创建研究
石晓梅[1]
(181-183)
高校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现状与传播力提升策略探析
薛赛男[1]
(184-186)
城市更新背景下多元主体参与湘潭市老旧小区改造协同机制研究
周密[1];尹宏伟[2]
(187-189)
数字经济时代艺术品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李佳伟[1]
(190-192)
数字技术赋能艺术管理模式创新策略探究
褚颖慧[1]
(193-195)
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高校美育模式构建研究
关婉慧[1]
(196-198)
AIGC技术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赵彤[1];祁晓彭[2]
(199-201)
蔡元培“美育立人”思想对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启示
张滨青[1]
(202-204)
高职美容美体专业产教融合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胡小荻[1]
(205-207)
小学音乐教学中旋律模唱训练的实施细节研究
闫兆远[1]
(208-210)
AIGC技术赋能语文微课教学设计研究——以《秋思》为例
蒋添状[1];刘芳霖[1];汤宇恒[1];李梦馨[1]
(211-213)
关于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思考
赵启亮[1]
(214-216)
郑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路径研究
郭萌萌[1]
(217-219)
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究——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艺术学院为例
商丹妮[1];郭姣姣[1]
(220-222)
基于OBE理念的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张瑜[1]
(223-225)
幼儿艺术教育中创造力培养策略探究
李梦琦[1]
(226-228)
高职表演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究
张梦真[1]
(229-231)
高职音乐教育数字化教学模式探析
王烨[1]
(232-234)
现代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文化应用策略探究
达瓦顿珠[1];武雨薇[2]
(235-237)
校园中医养生音乐疗法促进师生身心健康策略探究
吴亚芬[1];刘燕[1]
(238-240)
绘画艺术对抑郁群体的情绪疗愈作用探究——基于色彩心理学与创作过程的双重路径
明宗耀[1]
(241-243)
数字经济赋能艺术设计创新平台建设策略研究
杨玉洁[1]
(244-246)
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教学实践探究
陈明洁[1];刘淑艳[1];李晓松[1]
(247-249)
数字艺术手段在医学影像二次创作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王晨晖[1];焦淙汇[1]
(25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