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新闻世界

新闻世界

News World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

简  介:《新闻世界》杂志是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新闻学术期刊,是安徽省唯一的新闻学术理论期刊。创刊以来,本刊以关注传媒发展动态,研究新闻传播规律,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传播理论为宗旨,为新闻工作者、宣传文化工作者、科研院校师生和广大的新闻爱好者服务,立足权威性、知识性、可读性,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新闻理论作品,每年都有论文获省级以上奖项。

  • 主管单位: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 主办单位: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 创刊时间:1989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新区安徽报业大厦6楼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5932
  • 国内统一刊号:CN 34-1090/G2
  • 邮发代号:26-100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深挖地域文化特色 建设一流新媒体品牌——以“徽风皖韵”新媒体品牌为例 黄娜娜[1] (3-5)

我国地方媒体对外传播的实践现状与路径探析 陈思妍[1] (6-10)

从AIGC生产探究全媒体生产方式变革 何羿翯[1] (10-13)

新闻海报在新媒体中的应用及创新策略 高正燕[1] (14-16)

技术与内容耦合:数据新闻的创新实践——以“澎湃美数课”栏目为例 毕秋敏[1];葛桐序[1] (17-19)

短视频新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孟园[1] (20-24)

传媒技术赋权下短视频传播的伦理失范现象及治理 倪淑妍[1];钱毓蓓[1] (24-28)

新媒体文案在短视频营销中的应用——以“房琪kiki”账号为例 赵艳艳[1] (29-31)

从“江山娇”到“南方小土豆”:政治传播的萌化研究 蒋璐阳[1];周宇豪[1] (32-35)

叙事、情感与记忆:互动视频如何重塑知识传播路径 张珠林[1];周行[1] (35-38)

赛博根据地:Z世代青年的互联网栖居之所 田星雨[1] (39-42)

从“咖啡馆”到“家庭沙发”再到“评论区”:媒介演进对公共领域的解构与重构 王伟[1] (42-45)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徐江[1];戴元溪[1];陈硕闻[1];许佳琦[1] (46-49)

中国期刊集群建设与融合发展路径研究综述——以“中国知网”收录文献为样本 赵玮[1] (50-54)

典型人物媒介呈现的三重维度——以“四有”书记谷文昌报道为例 姜兰花[1] (54-58)

新媒体视角下如何做好新闻外宣工作 王立江[1] (59-61)

地方主流媒体创新重大主题报道的路径探析——以天津主流媒体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为例 刘晓翠[1];吴文峰[2] (62-64)

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电影化”发展探究 陈羲[1] (65-67)

文化外交视角下《花儿与少年·丝路季》的价值体现 李方蝶[1];庞淼[1] (68-71)

乡村纪实题材综艺《种地吧》创新表达研究 王沧[1];王艺凡[1] (71-74)

讲好中国故事视域下生态纪录片的美丽中国形象建构——以《行进中的美丽中国》为例 冯海燕[1];杨冰倩[1];伊诗琪[1] (75-78)

“阶梯婚姻”视角“凤凰男”媒介构形的身份考察 许心宏[1];吴新雨[1] (78-80)

《何以中国》的叙事策略与价值书写 李战旗[1] (81-83)

集体记忆理论视域下网络微短剧的共情传播机制研究——以《逃出大英博物馆》为例 刘英杰[1];谢潼[1] (84-86)

银发短剧的价值建构分析——以《大妈的世界贺岁篇》为例 谢陈蓝[1] (87-89)

主流媒体对巢湖城市形象建构研究——基于《安徽日报》巢湖相关报道的内容分析 丁东[1];庄睿[1];李浩男[1] (90-94)

短视频传播对“00后”出游遗产地意愿的影响——以开平碉楼为例 罗林青[1];吴子怡[2];周碧蕾[2] (94-98)

短视频赋能城市形象构建的实践路径与传播策略研究——以山西古建筑短视频为例 蒋依婷[1] (99-101)

国产动画中传统文化的创新叙事——以《中国奇谭》为例 张雪[1] (102-104)

“互联网+”背景下莱芜梆子活态传承策略 刘韩涵[1];易秀华[1];刘柠宁[1] (105-107)

网络直播课堂的应用分析——以科技期刊编辑人员专业继续教育培训为例 郭丽敏[1];夏青[2] (108-110)

近代报刊中的少数民族通讯再审视——以《大公报》范长江西北通讯为例 包一辰[1] (111-114)

AI智慧教育生态系统下视听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喜马拉雅FM“喜播教育”为例 陈莹[1] (114-117)

融媒体时代《舆论学》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及路径创新 徐思凡[1] (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