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论坛
Minzu Tribune
该刊已选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
简 介:《民族论坛》创刊于1983年,是由湖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办的民族类学术刊物。主要发表民族学、人类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同时刊载处于学术前沿的有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的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理论文章。 《民族论坛》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反映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经验,讴歌新人、新事、新面貌。
- 主管单位:湖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 主办单位:湖南省民族宗教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83
- 出版周期:季刊
- 地址:长沙市芙蓉区营盘东路70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8592
-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009/C
- 邮发代号:42-390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读者的声音
                                    
                                
                                    
                                        
                                        (1-1)
                                    
                                         
                                    
                                    
                                    
                                
                                
                                    
                                        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
                                    
                                
                                    
                                        王伟光[1,2,3]
                                        (4-14)
                                    
                                         
                                    
                                    
                                    
                                
                                
                                    
                                        中国多元一体实践对当今世界的启示
                                    
                                
                                    
                                        沈湘平[1];王建[2]
                                        (15-23)
                                    
                                         
                                    
                                    
                                    
                                
                                
                                    
                                        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分民族人口流动特征及趋势比较
                                    
                                
                                    
                                        段成荣[1];闵欣伟[2]
                                        (24-3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启示——以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动员实践为考察中心
                                    
                                
                                    
                                        陈志峰[1,2]
                                        (39-53)
                                    
                                         
                                    
                                    
                                    
                                
                                
                                    
                                        全面抗战时期湖南地方基层兵役宣传——基于湘西保靖县馆藏档案的分析
                                    
                                
                                    
                                        张晓燕[1]
                                        (54-63)
                                    
                                         
                                    
                                    
                                    
                                
                                
                                    
                                        国家治理视域下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研究
                                    
                                
                                    
                                        许奕锋[1,2]
                                        (64-73)
                                    
                                         
                                    
                                    
                                    
                                
                                
                                    
                                        知识分子群体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与培育——以清末西南报刊为例
                                    
                                
                                    
                                        曾黎梅[1]
                                        (74-83)
                                    
                                         
                                    
                                    
                                    
                                
                                
                                    
                                        从“五族共和”到“中华民族”:民国初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演进及其影响
                                    
                                
                                    
                                        毛必祥[1]
                                        (84-92)
                                    
                                         
                                    
                                    
                                    
                                
                                
                                    
                                        汉唐时期岭南越部与中央王朝的交往:以“荔枝贡”为中心的历史考察
                                    
                                
                                    
                                        黎明[1,2];程莎莎[1]
                                        (93-100)
                                    
                                         
                                    
                                    
                                    
                                
                                
                                    
                                        论各民族文化相通——以中华民族共创共享的龙文化为例
                                    
                                
                                    
                                        孟靖朝[1]
                                        (101-112)
                                    
                                         
                                    
                                    
                                    
                                
                                
                                    
                                        《江山如此多娇》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朱岚武[1];杨春[1]
                                        (113-122)
                                    
                                         
                                    
                                    
                                    
                                
                                
                                    
                                        共建共治共享:边疆民族地区融入国家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路径
                                    
                                
                                    
                                        沈春阳[1]
                                        (123-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