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育
Youth Sport
曾用刊名:少年体育训练
简 介:《青少年体育》由国家体育总局主管,北京体育大学主办,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专业刊物。本刊秉承“及时报道青少年体育运动方针政策及赛事资讯,努力提供训练技术和锻炼方法指导,积极倡导科学运动”的理念,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使之成为推动青少年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宣传阵地和重要窗口。
- 主管单位:国家体育总局
- 主办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 创刊时间:1991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信息路48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4581
- 国内统一刊号:CN 10-1081/G8
- 单价:
- 总价:
2024年 第12期
体育强国视域下“女排精神”融入高校排球课程的研究
李国庆[1];王伟[1];樊旭[1];周华[2]
(18-20)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探究
李玉洁[1]
(21-24)
小学体育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研究
段太宗[1]
(25-27)
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保障体系优化举措研究
刘学鹏[1];唐凯[1];孟凡卓[1]
(28-30)
新时期我国青少年身体素养的内涵、测评及价值研究
杨刚[1];张海斌[1];韩军梅[1];徐学伟[1];周行健[1]
(31-35)
高校体育志愿者赋能体质健康测试的内在逻辑、实践路径及成效评估
王译[1];曾顺旭[2]
(36-39)
青少年身体活动与自我效能感关系研究
袁宗卫[1,2]
(40-43)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原则及优化路径探究
伍海峰[1];唐仕伟[1]
(44-46)
浙江蹦床队女运动员专项运动训练效果精细化监控与评定研究
洪俊睿[1];沈沉[1]
(47-52)
SSG训练模式对女子七人制橄榄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影响研究
吴泽友[1,2];吴金鑫[3];张杰[4]
(53-55)
羽毛球运动的项目特征及运动员营养需求研究
朱杰枫[1];李瑞琴[2];李瑞媛[3]
(56-58)
乡村振兴背景下“互联网+”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优化研究
吴候俣[1];雷震[1];丁水雯[1]
(59-63)
家校社协同育人视域下体育家庭作业实施困境、内在逻辑及推进策略研究
曹斌华[1];龙佩林[1];彭春兰[2]
(64-67)
体校助推体教融合的价值意义与突破路径
黄琪淳[1]
(68-73)
人工智能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传统武术八极拳为例
李瀚明[1];孙福成[1];张洋洋[1];杨帅[1]
(74-77)
高等体育院校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宋睿[1];蒋文渊[2];李晓宇[3];霍雪阳[4]
(78-81)
海口市小学触式橄榄球运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涂舜尧[1]
(82-86)
“以学定教”中学体育教学方法研究——以上海市回民中学体育选项制为例
徐诗承[1]
(87-90)
具身认知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的价值取向与实践策略研究
周红红[1]
(91-93)
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州乡村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与突破路径
张宪[1]
(94-97)
体育教学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创新路径研究与实践
路连举[1]
(98-100)
欧美四国国家儿童足球人才培养体系比较研究
彭金玲[1];宁科[1,2];杜安龙[1];乔思颖[1];石鹏[1]
(101-105)
综合竞争力提升下巴黎奥运会中美两国获奖项目特征比较分析
孙宝参[1];张智[1];杨振坤[1];焦贞伟[1];李晓磊[1]
(106-111)
巴黎奥运会中国奖牌特征分析及启示
文耀立[1]
(112-116)
竞技体育中“拐点”现象的认知与策略研究
史新宇[1];牟鹏[2]
(117-119)
“双减”政策背景下青少年体育参与意愿与实际参与不平衡问题的研究——基于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曹希[1];李政朝[2]
(120-123)
大学生足球类电子竞技与现实足球参与行为的关系研究
朱瑞琪[1];王泽涛[2];陈亚中[1]
(124-129)
身体素养导向下大学生体育生活化实践的发展困境与突破路径研究
李雪吟[1];朱俊杰[1]
(130-133)
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研究进展
宋达知[1]
(134-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