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青年研究
Beijing Youth Research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
曾用刊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北京青年论坛
简 介:本刊以研究和探讨青少年理论、青少年热点问题、公民道德建设和青年工作为主。是一本具有自身突出特长,体现学术价值和时代气息的理论刊物。
- 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 创刊时间:1999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街9号《北京青年研究》编辑部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4002
- 国内统一刊号:CN 10-1212/C
- 邮发代号:82-967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党领导青年工作的三重向度
李纪元[1]
(3-10)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的三维探赜
万宁宜[1];杜烨能[2]
(11-17)
新时代青年文化使命的四维阐释——基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视域下的探讨与分析
刘云飞[1]
(18-25)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的生成、概况及修改
冯清林[1];黄宣谕[2]
(26-34)
延安时期《中国青年》对中国共产党青年观的传播探索
张翠婷[1]
(35-4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青团发展团内民主的历程及其经验
牛玉杰[1]
(43-52)
数智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图景呈现、问题审思与优化策略
柳丽[1];黄显龙[1]
(53-59)
“45度青年”亚文化与青年积极心态透视
谭亚莉[1];袁荷春[1]
(60-67)
我国青年社会保障的发展现状、形势展望及政策思考
郭元凯[1]
(68-75)
文化自信视域下Z世代国潮消费的生成逻辑与引领路径
刘珍玉[1];毛哲山[2]
(76-82)
Z世代“伪仪式感”的表征样态、现实成因与纠治策略
党俏俏[1]
(83-90)
“预制朋友圈”的需求透视、矛盾表征与引导策略
郄田玉[1];裘梧[1]
(91-98)
初中生学业压力与执行功能的关系:睡眠质量的纵向中介与父母自主支持的调节作用
蒋岚[1];高晨露[1];杨晓辉[1]
(9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