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社会科学
Gansu Social Sciences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简 介:《甘肃社会科学》始终不渝地坚守质量第一的原则,坚持社会效益第一,注重内容建设和办刊品质,能反映综合学科的学术水平,能反映综合学科的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着力于建设学术理论创新体系,刊发了大量高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学术论文,在社会和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办刊宗旨:质量立刊、优势强刊、特色兴刊。
- 主管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 创刊时间:1979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建宁东路277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3637
- 国内统一刊号:CN 62-1093/C
- 邮发代号:54-2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期
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两个伟大革命”的逻辑理据与路径选择
徐奉臻[1]
(1-8)
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机理、现实挑战与突破路径
陈永胜[1];张健[2]
(9-18)
表现论的难题及其解决
章辉[1]
(19-28)
审美理念的表达何以可能——论康德美学中的表现主义
唐红光[1]
(29-35)
气即本体——论中国哲学史上的气学传统
沈顺福[1]
(36-44)
“养形”与“忘形”——庄子形体观探究
罗安宪[1];武刚刚[1]
(45-54)
从“次生”的交换抽象到再生产过程的“先验”——对马克思抽象劳动概念的再反思
谢亚洲[1];王劲坤[1]
(55-62)
论延安戏剧生产的审美共同体建构
杨馥宁[1];李有军[1]
(63-71)
“东林”作为一个文学社派的客观存在——从东林党的历史争议说起
张涛[1]
(72-80)
论晚清“废科举”的多层文化指向
陈维昭[1]
(81-88)
回鹘风格洞窟与敦煌宋夏石窟分期
沙武田[1]
(89-96)
秦汉封检题署制度的变迁及其意义
金玉璞[1];代国玺[1]
(97-107)
传统仕宦家训的政德教化及其当代价值
陈延斌[1]
(108-117)
论传统家教传承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实践智慧
王永祥[1];祝彦[2]
(118-126)
论党内法规之于党内权力的功能定位
刘长秋[1,2]
(127-134)
马克思主义系统观视角下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完善
蒙慧[1];王雅菲[1,2]
(135-142)
破产抵销权正当性之批判
彭运朋[1]
(143-153)
权利滥用认定标准的适用困境与应对之道
冷传莉[1];王宗峰[1]
(154-163)
数字时代老年人多重数字困境治理——基于元素养视角的分析
李志明[1]
(164-172)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动态演进分析
刘丰睿[1];陈功[1]
(173-184)
孙代中心型家庭的形成与实践机制——以陪读家庭为中心的讨论
吕德文[1];任知言[1]
(185-195)
生成经济的运行机理与发展策略
杨青峰[1]
(196-206)
生成经济的科技、产业影响与全球竞争格局
李沫阳[1];李晓华[2,3]
(207-217)
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逻辑与路径
钟德涛[1];杨玉萍[1]
(218-227)
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乡村建设的内在机理与驱动机制
贾海刚[1];孙迎联[2]
(228-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