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听界
Broadcasting Realm
简 介:《视听界》是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主管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86年,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是国家新闻出版署认定的学术期刊。近年来,《视听界》论文被《新华文摘》等学术界权威全文转载并以封面文章形式推介;连续多次登上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新闻与传播》年度报刊转载率排行榜前十位;在最新的中国学术影响因子年报中,《视听界》在全国广播电视学类目学术期刊中排名前三位。中国广播影视报刊协会授予《视听界》“全国广播影视十佳学术期刊”荣誉称号,根据评选票数排名前三;《视听界》主打栏目“封面话题”连续10年以上荣获中国广播影视期刊优秀栏目一等奖;《视听界》论文获得中国新闻论文奖等奖项。《视听界》的邮政发行面遍及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行量居于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前列;在清华大学主持的中国期刊库的机构用户中,《视听界》机构用户分布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港澳地区和美国、法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 主管单位: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 主办单位: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 创刊时间:1986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珠江路280号珠江大厦21楼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5171
- 国内统一刊号:CN 32-1294/G2
- 邮发代号:28-320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互构共生:国际传播新生态
黄佩诗
(4-4)
再议共情:视听国际传播的情感特质与作用机制
姬德强[1,2,3];周欣欣[4]
(5-10)
国际传播既要有官方的声音,更要有民间的声音
吴飞[1];韩梦琳[2]
(11-16)
国际化智能化加速中国剧集全球传播
朱新梅[1]
(17-21)
国际传播效能评估体系建设:理念、框架与指标
李宇[1]
(22-25)
以具象数据衡量抽象感知——中国形象国际传播大数据分析的技术路径研究
尤达[1,2]
(26-33)
文化转译与技术赋能:《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跨文化传播破圈路径
汤天甜[1];袁婧苡[1]
(34-39)
我国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态与势
刘建华[1,2];樊雅茹[2];张欣然[2]
(40-45)
生成式AI广泛应用背景下迈向合作的平台治理
张丽[1];王琪[1]
(46-50)
以信息价值重塑主流媒体新闻传播影响力
陈超[1];申婷婷[1]
(51-55)
从《山花烂漫时》看英模剧的类型创新与审美超越
杨阳[1]
(56-59)
社会表征理论视域下的中国非遗文化海外传播路径研究——以紫金国际台“中国非遗文化”展播季项目为例
李汉春[1]
(60-63)
国际传播中的文化共鸣:共情传播策略的应用研究——以苏州广电重点外宣纪录片为例
荀思浩[1]
(64-66)
主流媒体重大主题宣传的创新探索——以融媒体行动《你好!我来自1999》为例
刘浩邦[1]
(67-69)
城市台重大主题报道策划与融合传播策略
沈卓[1]
(70-72)
媒体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内部审计优化策略探究
原署光[1]
(73-76)
主流媒体教育垂类运营的实践与思考
王莉莉[1]
(77-79)
在“上下夹击”中破局突围——市级媒体融合发展对策研究
陈佳[1]
(80-82)
《向前一步》:主流媒体参与基层治理的实践模式
马丁[1]
(83-85)
如何保持广播舆论监督节目的生命力
马青[1]
(85-87)
文化类电视直播节目的创新探索
陶静霞[1]
(88-90)
主流媒体文化类短视频如何“破圈”传播
陈渝娜[1]
(90-92)
“童声里的中国”全国少年儿童合唱活动集中展演的探索与启示
邵媛[1]
(93-95)
探寻体育强省建设进程中的体育新闻进阶路径
骆萌[1]
(95-97)
融媒时代地方传媒的国际传播策略与实践
冯叶[1]
(97-99)
故事重构与情感共振:劳模典型报道的“破圈”传播
许薇[1]
(100-101)
BGM在短视频传播中的功能与应用
魏代岭[1]
(102-103)
新闻媒体类微信公众号影响力的提升路径
董维海[1]
(104-106)
融媒体时代城市台思政工作的坚守与创新
李风华[1]
(106-108)
为城市立传:地方电视台媒资运用新场景
戎昱[1]
(109-111)
电视公益广告的叙事技巧
汪云飞[1]
(111-113)
智识先锋:专家型记者在媒体系统性变革中的价值与塑造
王小蓓[1]
(113-115)
主持人MCN化运营:传统媒体加强影响力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沈星[1]
(116-118)
全媒体时代主持人账号化生存的实践与探索
沈丽烨[1]
(118-120)
从基层治理中挖掘新闻“富矿”
顾枫华[1]
(121-123)
县市新闻创优的多维路径探索与实践
杨浪[1]
(124-126)
未成年人文化综艺的融合创新及社会责任
吴潇芳[1]
(127-128)
珍惜电视最初的样子
时统宇[1,2]
(129-129)
电视大屏“去电视化”,电视机构的未来在哪里?
戴元初[1]
(130-130)
主流媒体的视听话语更新
栾轶玫[1,2]
(131-131)
智能时代我们为何更需要独立思考
顾理平[1,2]
(13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