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文化
Sinogram Culture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1999)
简 介:《汉字文化》是语言文字学学术性刊物。研究汉语汉字文化,探讨汉语教学,并对汉语文与其他语文作比较研究。读者对象为语言文字研究人员、高等院校语文专业师生及中小学语文教师等。有英文目次。
- 主管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
- 创刊时间:1989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182号2002室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0661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597/G2
- 邮发代号:82-381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8期
学术期刊中古籍引用常见问题及对策
张艳丽[1]
(1-3)
大连地名文化研究
崔露文[1];焦新竹[1]
(4-6)
文化振兴视阈下南京方言的传承与发展
秦灿[1];丁胜[1];张涵知[1]
(7-9)
甘肃岷县方言单字调和单元音声学分析
秦秋莉[1]
(10-13)
“词类活用”的存在基础与矛盾质疑
杨济远[1]
(14-15)
“区区”的意外与反意外功能研究
肖馨宇[1]
(16-18)
论“新东北文学”的困境叙事与审美追求——以《平原上的摩西》为例
邹艺凡[1]
(19-21)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推进
胡春晚[1]
(22-24)
《桃花扇》中的人物探析
倪辰昕[1]
(25-27)
文言词汇知识库在古文教学中的建构与应用
刘雪扬[1]
(28-30)
国内外微认证研究的系统性文献综述
邹孜[1]
(31-34)
新时代大学语文教材改革思考——以彰显学术性为前提
朱争争[1]
(35-37)
数字技术赋能“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张红磊[1]
(38-40)
超越传统边界:生成式AI(GAI)在教育领域的颠覆性创新与协同共生
李嘉慧[1]
(41-43)
《山海经》中的昆仑意象及其文化内涵研究
朱致纬[1]
(44-46)
从边塞诗看高适对陈子昂诗歌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胡文萱[1]
(47-49)
《二十四诗品》中的体认观探究
高子婕[1]
(50-52)
范兆虞诗歌研究
马记东[1]
(53-55)
古代汉语教材研究——以《象院题语》为例
包韵[1]
(56-58)
闻一多旧体诗歌浅析
赵磊[1]
(59-61)
《创造》中“三一律”结构与意识流手法的运用——茅盾短篇小说的创作艺术
周婧怡[1]
(62-64)
口语化表达在文学语境中的价值与转换——以《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为例
吴文静[1]
(65-67)
近十年贾平凹散文研究综述
寇泽玉[1];廖冰凌[1]
(68-70)
越南留学生被动句习得偏误调查与分析
徐文秀[1];李萍[1];孟典[1]
(71-73)
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重阳节教学策略探究
潘瑞花[1];胡宝慧[1]
(74-76)
汉字文化的全球传播:汉字与世界文化的互动
马欣宇[1]
(77-79)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实现路径探究
郝丹丹[1]
(80-82)
多模态视域下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探析
苏杏雨[1]
(83-85)
试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杨冬梅[1]
(86-88)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和口语教学的关系与启示
司光凤[1]
(89-91)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即使……,也……”复句分析
杨永倩[1]
(92-94)
基于iFIAS的对外汉语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
陈宇萍[1];赵卫华[1]
(95-97)
从语言学角度浅析网络流行语“city不city”
张露露[1]
(98-100)
论中国诗学中“形神”论的演进
张奕[1]
(101-103)
“悬米”释义再探
曹一啸[1]
(104-106)
核心素养下统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困境及建议
黄梦凡[1,2];慕君[3]
(107-109)
高中语文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现状及策略探究
王琳琳[1,2]
(110-112)
基于心流体验的中学语文课程研究——以语文课程戏剧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为例
张思哲[1]
(113-115)
跨学科写作教学中情境的特征与创设策略
郑杰[1,2]
(116-118)
《略读指导举隅》对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启示
曹园园[1]
(119-121)
初中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以《秋天的怀念》为例
王昕睿[1]
(122-124)
从教书匠到教育家:构建以生为本的初中语文课堂
刘姨林[1]
(125-127)
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创新应用与实践
曹银凤[1,2]
(128-130)
语文跨学科融合背景小学低段写字教学初探——以书法为例
马艳艳[1,2]
(131-133)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板书中的应用现状与优化策略探讨
须勇媛[1]
(134-136)
再论安大简《仲尼曰》“中尼之耑■也”
林蔚然[1]
(137-139)
试论唐传奇在文本层面对《楚辞》的接受
陈钰婷[1]
(140-142)
多事之“春”——论《小城三月》
龚冬雯[1];武晓慧[1]
(143-145)
“血”本义辨
张芳[1]
(146-148)
“国际语”——一种表意拼音汉字方案
曾祥文[1]
(149-152)
《“字”从遇见你》中汉字文化的叙事创新与传播
徐楷[1]
(153-156)
朱自清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语言艺术研究
朱艺雯[1]
(157-159)
范小青短篇小说中的苏州文化书写
任星潼[1];郭勇[1]
(160-162)
委婉语汉英对比——以《红楼梦》译本中委婉语的翻译为例
郭丽[1]
(163-165)
浅析《围城》汉英翻译中的文化负载词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廖钰惠[1]
(166-168)
汉英文学翻译中隐喻动词的使用研究
冯美玲[1]
(169-171)
基于词汇使用范围的汉俄方言及翻译方法探究
刘星[1]
(172-174)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汉俄“水/Вода”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闫欢欢[1]
(175-177)
网络语境下中日不满表达对比研究——以外卖平台差评为例
周家俊[1]
(178-180)
GPT类产品驱动下的编程教学模式探析
董兰[1];陈刚[1]
(181-183)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罗玮琪[1]
(184-186)
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融入高校美育的现实路径探析
郑凤霞[1];程西永[1]
(187-189)
孔子“诗教”的审美阐释及对当代高校的美育启示
鞠鑫辰[1]
(190-192)
《老子》思想浅析
王丹[1]
(193-195)
探析《南柯记》中汤显祖的思想内涵
郭歆[1]
(196-198)
中国实力派书法家季月作品
季月[1,2,3]
(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