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
Sinogram Culture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1999)
简 介:《汉字文化》是语言文字学学术性刊物。研究汉语汉字文化,探讨汉语教学,并对汉语文与其他语文作比较研究。读者对象为语言文字研究人员、高等院校语文专业师生及中小学语文教师等。有英文目次。
- 主管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
- 创刊时间:1989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182号2002室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0661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597/G2
- 邮发代号:82-381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4期
第六届全国大学语文论坛在华中科大举行
(I0001-I0002)
第六届大学语文论坛开幕式致辞(摘要)
石锓[1]
(I0003-I0003)
浅析“X门”词义和结构的演变
张伊驰[1]
(1-3)
从音义关系浅析“吾”“五”“午”的同源关系
吴晓青[1]
(4-6)
金乡方言后置词“先”与“生”
刘怡然[1]
(7-9)
赫章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同形异义词比较研究
龚雪[1]
(10-12)
“生”字的形义研究
魏悠然[1]
(13-15)
“内卷”的语用及其特点分析
周茜茜[1];贺闱[1]
(16-18)
网络流行语“毕业”的语义泛化现象
李妍[1]
(19-21)
网络流行语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研究
项宏远[1]
(22-24)
现代化视域下汉字文化的创新发展与传播
周诗夷[1]
(25-27)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语文知识传授的策略探究
魏媛媛[1];丁锦宏[1]
(28-30)
“课程思政”理念下古诗词教学实践探究——以《行路难·其一》为例
李海义[1]
(31-33)
数字时代古代汉语课程思政融合研究与实践——以“异体字”教学为例
胡宗华[1]
(34-36)
“数智赋能、人文启智、讲练一体”BOPPPS写作育人模式的构建——以《观察力》为例
赖若良[1]
(37-39)
浅析古诗词文化对高校学生的影响与传承
胡超琼[1]
(40-42)
基于OBE和模块化教学理论的高职学生语言教学研究——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李涵旭[1];梁丽莉[1]
(43-45)
互联网时代优秀传统文化与汉语言文学协同发展的创新思路
杨丽[1]
(46-48)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张红娟[1,2]
(49-51)
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及其价值意蕴
赵玥[1]
(52-54)
国学文化融入高校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陈颖[1]
(55-57)
国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策略研究
梁爽[1]
(58-60)
论《橘颂》的创作时间及其主旨
黄奕[1]
(61-63)
论南朝应诏诗
吴英鸣[1]
(64-66)
李白诗歌中的景物书写
卢欠[1]
(67-69)
以文学创作论分析白居易诗歌——从作家整体素质切入
仲洺萱[1]
(70-72)
唐高骈出镇边地事迹考论
范栩铖[1]
(73-76)
杨万里诗中的“荷”书写
马厚悦[1]
(77-79)
艾朗诺《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中的误读探略
周丹[1]
(80-82)
浅析《牡丹亭》中的花园意象
吴恒[1]
(83-85)
论朱自清《看花》的多元写作策略
伍静仪[1]
(86-88)
“一带一路”倡议下巴基斯坦汉语言文化传播现状研究
杨新璐[1,2];刘锐[2];张斌[2]
(89-91)
中高级阶段汉字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吴为民[1]
(92-94)
同素异序词的对外汉语教学
高思远[1]
(95-97)
AI赋能新疆高校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建设:区域特色与国际化路径探索
李超[1]
(98-100)
高职院校东南亚留学生汉字习得偏误探究——以《发展汉语初级综合1》为例
罗晓庆[1]
(101-103)
《官话指南》正反问句研究
蒋妤哲[1]
(104-106)
日本北京官话教材《燕京妇语》研究
丁璐[1]
(107-109)
韩国本土汉语教材语法教学模式考察
师天武[1]
(110-112)
“鉴视”的来源、发展与语义演变
邢怒海[1]
(113-115)
论李诒经《诗经蠹简》的文学思想
江滔[1]
(116-118)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评”一致性: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杨玉婷[1]
(119-121)
跨学科视角下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李文睿[1]
(122-124)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助读系统研究
李春燕[1]
(125-127)
探寻古诗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之道——以《诗经·氓》为例
赵超[1,2]
(128-130)
汉字辅助中学生语言素养建构的路径研究
郭照川[1]
(131-133)
浅谈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主题系列化研究的几点做法
林华娇[1,2]
(134-136)
整本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研究——以《朝花夕拾》为例
尹媛媛[1]
(137-139)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
陈冰倩[1]
(140-142)
论《昭明文选》诔文
宋惠芳[1]
(143-145)
第一人称的“域外”与“传奇”——论徐则臣《域外故事集》
钱奕呈[1]
(146-148)
张日仑《龙溪草堂诗钞》动物意象探析
龙芳[1]
(149-151)
论《诗与真》中梁宗岱的诗学观
栾心怡[1]
(152-154)
《红楼梦》中的儒家孝文化
娄小艳[1]
(155-157)
汉字“贵”在日语敬语中的演变
陆文怡[1]
(158-160)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广西诗歌汉泰翻译分析与传播研究
利莉[1]
(161-163)
《二十四诗品》译介概况
廖海涛[1]
(164-166)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在汉英翻译中的应用
谢晓芹[1]
(167-169)
汉俄语中“太阳/солнце”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唐媛[1]
(170-172)
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的《编译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蒋凌云[1,2,3];徐佳[1,2,3];徐康[1,2,3];徐鹤[1,2,3];黄海平[1,2,3];骆健[1,2,3]
(173-176)
人工智能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白素英[1]
(177-179)
基于AIGC技术探索初中古诗文跨学科教学——以《望岳》为例
张睿童[1]
(180-183)
高校美育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活化利用
刘京[1];杨申振[2]
(184-186)
高校美育教育的困境与提升路径探索研究
郭垚成[1]
(187-189)
探究汪曾祺小说中的美育文化书写
吴雨菲[1]
(190-192)
浅析《孔夫子》中的孔子形象与儒家思想
任嘉林[1]
(193-195)
从理想走向现实——谈孔孟荀对“礼”态度的转变
郭润昕[1]
(196-1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