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高校科技
China University Science & Technology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20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9-2020)、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扩展期刊
曾用刊名:中国高校技术市场;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简 介:《中国高校科技》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主办,创刊于1987年,是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8版、2017版、2020版),2023版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杂志立足我国高校教育、科技、产业协同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服务于促进高校产教融合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围绕高校科技发展和教学科研等领域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学术交流研讨。主要刊登反映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高校科研管理、科技评价发展、科技人才培养、创新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运用、教育数字化建设、“双一流”高校建设等方面成就和经验的文章。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
- 创刊时间:1987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5号1103室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333
- 国内统一刊号:CN 10-1017/N
- 邮发代号:82-842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6期
市场导向下高校存量专利转化运用筛选对接机制研究
李国栋[1]
(1-5)
中国金奖发明专利的转化特征研究
朱容辉[1]
(6-12)
高校新型研发机构重塑产学协同创新关系的理论机理与影响路径——基于知识论的视角
施莉莉[1]
(13-18)
基于种群组织理论视角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研究
龙尧[1];陈艳[2]
(19-24)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困境与路径研究
周统建[1]
(25-29)
元评价视角下的科技奖励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刘静[1]
(30-34)
西部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一流专业建设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研究
仲声[1];石铭婷[2];金梅[1]
(35-41)
“四链”融合下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王修来[1,2,3];柏雅罗[1]
(42-46)
基于产教融合的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
黄鹏飞[1,2];戴鸿[3]
(47-52)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创新与实践
马超[1];罗文超[1];刘洋[1]
(53-58)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虚实融合式高危教学实训平台设计与应用
吴言华[1];赵荣泳[2];韩凌晨[2];李杰[3]
(59-64)
“四链融合、五元共享”教学改革提升产教融合共同体内生动力研究
景宏磊[1];王金珠[2]
(65-69)
生成式AI支持的人机协同智能教学及应用探索——以ChatGPT协同算法教学与智能评阅为例
王一凡[1];邹文龙[2];刘梦君[2]
(70-78)
统筹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理论与实践路径
雷静[1]
(79-85)
我国科技期刊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路径探析——基于清华大学期刊集群发展实践的思考
刘士星[1];孟宪飞[1];张莉[2]
(86-91)
新时代环境工程专业“四方位三层次”新工科建设路径
张文龙[1];宋常英[1];杨大清[1];王洪杰[1]
(92-96)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动机、困境与发展对策
陶荣湘[1,2]
(97-102)
专利视角下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发展态势分析
王荣栋[1]
(103-108)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探微
刘好胜[1]
(109-109)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
车丽莉[1]
(110-110)
中国式现代化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叙事方式
石锦[1]
(111-111)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策略
吴茂朝[1]
(112-112)
大运河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融入与传承
杨韵[1]
(113-113)
高校政治学教学体系改革及课程教学实践探究
朱荣臻[1]
(114-114)
民办高校时尚传播专业产学研模式探析——以上海建桥学院为例
商雯[1]
(115-115)
高校钢琴教学中双重乐感的培养策略
杨霖希[1]
(1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