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高校科技
China University Science & Technology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20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9-2020)、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扩展期刊
曾用刊名:中国高校技术市场;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简 介:《中国高校科技》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主办,创刊于1987年,是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8版、2017版、2020版),2023版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杂志立足我国高校教育、科技、产业协同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服务于促进高校产教融合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围绕高校科技发展和教学科研等领域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学术交流研讨。主要刊登反映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高校科研管理、科技评价发展、科技人才培养、创新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运用、教育数字化建设、“双一流”高校建设等方面成就和经验的文章。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
- 创刊时间:1987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5号1103室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333
- 国内统一刊号:CN 10-1017/N
- 邮发代号:82-842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地方政府基础研究政策工具的选择偏好及其匹配策略研究
武建鑫[1];陈旭茹[1]
(1-9)
国外高水平国家实验室的管理运行经验及启示——以美英德3所科研机构为例
张海峰[1]
(10-16)
科技金融推进高校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20所高校的案例分析
谢笑珍[1];刘沛帑[2]
(17-24)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扩散机制研究——以北京地区高校为例
李兰[1];宋吉颖[2]
(25-32)
我国区域基础研究竞争力评价研究——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项目
陈亮京[1,2];高阵雨[3];王军[2];杨利军[2];郝雨萱[4];钮宇恒[4];秦小江[2,5]
(33-38)
学术关系网络视角下的国际人才研究可视化分析——以CSSCI来源期刊论文为例
魏华颖[1];田心原[1]
(39-45)
竞争价值框架下实验室研究环境的有效性评价
张金福[1];李华亚[1]
(46-50)
面向智慧校园生态体系的大数据平台研究及实践
谭健欣[1]
(51-55)
产教融合下的会计人才培养——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聚徒教学”模式探究
闫佳[1,2];李琼[3];王萱[1]
(56-59)
面向未来产业的产科教融合探索与实践——以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未来网络产科教应用为例
王苏南[1];秦宇镝[1];梁硕[1]
(60-64)
基于成果转化视角的中医药高校专利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以6所中医药高校为例
时生辉[1];陈良鑫[2];郑宇欣[1];张礼财[1]
(65-70)
我国产教融合研究知识图谱:态势、热点与趋势
李冲[1];高松会[1];盖甄迪[1]
(71-75)
“发文主体-关键政策-主题内容”叠加视角下中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体系演化研究
郝敏[1];侯艳辉[1];赵文静[1]
(76-84)
科教融汇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关联与着力点分析
江松林[1]
(85-90)
“政产学”系统如何提升人才创新创业胜任力?——来自工商管理人才的调查分析
高秀丽[1];李菲菲[1];孟飞荣[1]
(91-96)
人工智能时代产业工人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评《人力资本视域下新时代产业工人素质全面提升路径研究》
王星[1,2]
(97-97)
以数字化转型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郭瑜[1];张晓芳[1]
(98-99)
互联网时代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思考
车霖[1]
(100-100)
人工智能赋能地方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创新
陈欢欢[1]
(101-101)
智慧交通背景下交通工程课程体系创新路径研究
黄崇伟[1];陈凯[1]
(102-102)
大数据技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纪加骅[1]
(103-103)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心理育人工作质量提升路径
刘紫寒[1]
(104-105)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焦孟娟[1]
(106-106)
贵州高校实施“四大文化工程”的价值与策略
高彪[1]
(107-107)
浅析数字化转型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与实践
李宇成[1]
(108-108)
萨克斯教学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段坤朋[1]
(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