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高校科技
China University Science & Technology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20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9-2020)、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扩展期刊
曾用刊名:中国高校技术市场;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简 介:《中国高校科技》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主办,创刊于1987年,是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8版、2017版、2020版),2023版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杂志立足我国高校教育、科技、产业协同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服务于促进高校产教融合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围绕高校科技发展和教学科研等领域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学术交流研讨。主要刊登反映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高校科研管理、科技评价发展、科技人才培养、创新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运用、教育数字化建设、“双一流”高校建设等方面成就和经验的文章。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
- 创刊时间:1987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5号1103室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333
- 国内统一刊号:CN 10-1017/N
- 邮发代号:82-842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期
“双一流”建设高校数字化转型发展观察——基于《2023年中国高校信息化发展报告》的实证分析
杜昌顺[1];宋式斌[2];肖庆赛[3]
(1-5)
学科组织架构何以适应学科交叉需求:高校学部制改革的行动逻辑探究
吴业春[1];梁佩雯[2]
(6-11)
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的组织特征、成长逻辑与治理方略——基于创新共同体的视角
张庆辉[1]
(12-16)
我国跨学科合作政策变迁:脉络、逻辑与启示
陈艾华[1];邵芳俊[2]
(17-24)
嵌入式计算在教室远场语音处理中的应用
张紫徽[1];范全放[2];张宇燕[1];郭伟杰[3]
(25-27)
面向Human-Centered AI的融合式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应用
张栋頔[1];张宇楠[1];杨晓帆[1];郭海昭[2];徐昊[3]
(28-31)
商科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与路径探索
覃聪[1]
(32-34)
新时代卓越工程师领导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的校企协同问题
冯蕊[1];解蕴慧[2];林浩[2]
(35-38)
数字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应然面向与路径选择——以知识产权三重属性为切入点
郭亮[1,2];赵静怡[1,2]
(39-46)
基于ISM-AHP的高校专利申请前评估模型研究
姜娟[1,2]
(47-54)
高校人工智能创新策源高地构建策略与路径
李滋阳[1,2];崔樱凡[2]
(55-59)
“产教融合”材料类研究生专业实践教学及举措分析
雷永鹏[1];张京[1];林钰杰[1];王裕超[1];伍秋美[1]
(60-64)
浅析中试基地建设路径及有效举措——以武汉经开区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为例
李江华[1,2];曾小凡[1];刘采云[1]
(65-68)
中国高校校办产业的发展历程、现存挑战与未来展望
王振兴[1]
(69-75)
多元数据驱动下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杜元伟[1];毛静[1];傅正强[2]
(76-82)
中美一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发展比较——基于自然指数的数据分析
莫蕾钰[1,2];李慕晨[3];洪成文[4]
(83-89)
普通高校创业教育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与改进策略研究
张卓[1];赵峯祥[2]
(90-96)
人工智能驱动的教育考试评价体系构建与优化
王维[1];多兵[1]
(97-97)
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精准育人研究
张明皓[1];赵子雯[1]
(98-99)
伟大建党精神在党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融入
拾丽莉[1]
(100-101)
多措并举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李雪[1]
(102-102)
中国古代教育管理智慧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黄曦[1];柳莹[1]
(103-103)
深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彪[1]
(104-104)
基于工匠精神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探微
王增文[1]
(105-106)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油画创作中的运用
刘思学[1]
(107-108)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探索
赵一雯[1]
(109-110)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王学霞[1]
(111-111)
加强高校音乐教育 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周俊佶[1]
(11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