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教师
Teacher's Journal
曾用刊名:教育人事
简 介:《中国教师》以封面专题的形式报道和解读基础教育领域的热点、重点话题,通过专题、名家特约、教师与发展、课程与教学、治校方略、教育叙事等栏目,为学校管理者和广大教师提供思想梳理、方法构建和经验借鉴,支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助力学校管理和教师成长。同时,通过教育叙事、人物专访等栏目,记录优秀教师的成长轨迹,宣传“四有”好老师形象,反映当代中国教师的职业生涯状态。《中国教师》以“服务中国最大的知识群体,感悟教师全新的职业人生”为己任,关注教育热点问题,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以其思想前沿、学术品位、专业引领和人文情怀的办刊风格。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 创刊时间:2000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12-3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912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2051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4801/Z
- 邮发代号:82-113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幸福教育,让每一个生命向阳生长
(F0002-F0002)
“教联体”中教师要“勇于担责”与“善于协同”
冉乃彦[1]
(1-1)
如何有效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
李芒[1];贺鹏洋[1]
(6-9)
问题与突破:基于“1+1+1”工作组的年级长负责制落地策略
赵坡[1]
(10-14)
民国时期中小学听评课的实施及启示——基于26场听评课活动的实录分析
黄山[1];王晶颖[1];杨来恩[2]
(15-21)
探寻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路径
(22-22)
制度逻辑视域下家校社“教联体”建设的机制难点及建构路径
任晶惠[1];王雨婷[2]
(23-27)
“教联体”路向下协同教育组织的创新建设
赵澜波[1]
(28-33)
基于“共同理性”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路径
刘霞[1]
(34-38)
走出家校社协同育人困境的“教联体”行动新思路
郭德侠[1];杨依依[1];崔艳[2]
(39-42)
打造家庭教育品牌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以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为例
吕增锋[1];王琰奎[1]
(43-46)
思维·知识·课堂:集体球类项目结构化教学的三维建构
贾荣[1,2,3,4]
(47-52)
三维并进打造结构化体育课堂——以水平四足球结构化教学为例
潘月光[1]
(53-56)
三维结构化教学:以生为本的体育教学新样态
杨浩[1]
(57-60)
英语教学中的预设:基础、目的和原则
刘倩[1]
(61-65)
用好“课文”这一载体——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李朝国[1]
(66-69)
校本视域下课后服务课程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汪庆东[1];李逸[1]
(70-74)
向“新”而“生”:初中道德与法治“生长型”教学的课堂探索
韩贤发[1]
(75-77)
课题引领的科技特色课程建设——以北京四中科技特色课程为例
高增[1];孔丽燕[1];黄振[1];康帅[1]
(78-81)
基于CL-CSM学习理论培育学生物理建模能力的策略
许洪发[1]
(82-84)
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策略
战龙[1]
(85-87)
教学案例的学术转化:从实践到理论的跨越
田亚娟[1]
(88-90)
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依据与行动路径
陈洁莹[1];詹祺芳[1];曹乐[2,3];李琼[1]
(91-95)
基于名师工作室的小学劳动教师校本研修实践策略
杨敏佳[1]
(96-99)
偶发游戏:助推幼儿经验生长的新路向
厉娅琳[1]
(100-102)
本土资源融入园本课程的实践探索——以“中华麋鹿园”园本课程为例
庄新苗[1]
(103-105)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模型研究
胡加良[1];应海婷[1]
(106-108)
实践育人导向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式
钟灵[1];张丽莉[2,3]
(109-111)
高质量育人: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标准的区域探索
葛敏怀[1]
(112-114)
人工智能赋能学校教育教学变革的实践探究——以山东省东营市英才小学为例
盖维秀[1]
(115-117)
讲好“中国故事”: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策略
瞿伟利[1]
(118-120)
扎根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学教育家
顾明远[1]
(121-122)
编辑视角下的论文发表与写作——基于《教师如何写论文》的分析
谢晓英[1]
(123-125)
恢复高考初期的“县中”缩影——王歌民校长口述史
王学彪[1];赵章靖[2]
(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