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9-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简 介:本刊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为本校的科研、教学繁荣、发展服务。本刊主要反映国内外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理论前沿,尤其反映本校的学科特点和学术研究成果。
- 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 创刊时间:1973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北京西三环北路105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9142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188/C
- 邮发代号:2-309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成果简介
(F0002-F0002)
里根政府时期美国对华核能政策评析
詹欣[1]
(1-11)
科学家与1950年代初美国的核战防御体系争论
史宏飞[1,2]
(12-23)
和平利用原子能与美国和平核爆炸政策的形成(1949—1961)
王勇[1]
(24-34)
共和时期罗马骑士的身份嬗变与骑士等级的形成
何立波[1]
(35-45)
罗马共和国中晚期对外关系中的“友谊”修辞
熊宸[1]
(46-56)
王朝和皇朝时期的“中国”概念
成一农[1]
(57-69)
论布尔迪厄艺术场域理论的当代运用与创新
卢文超[1]
(70-78)
纳尔逊·古德曼的再现理论:密集充满的指谓
黄应全[1];周琪[1]
(79-86)
数智化语境下国家文化公园信息型治理工具运用研究
张奎[1]
(87-95)
中国文化企业跨境并购的总体态势、历史演进与对策研究
蒋多[1];苏婷婷[2]
(96-105)
元宇宙赋能智慧城市的潜在机遇、隐形陷阱和优化路径
姜晓晖[1]
(106-115)
诗言新志:铸造中国文学的情感新质——《摩罗诗力说》重释
张冠夫[1]
(116-124)
从“世纪精神”的塑构到革命情感的抒发——重审郭沫若1920年代诗歌中的空间意识
张凯成[1]
(125-132)
中国现代化的语言治理效应
王春辉[1,2]
(133-140)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应急语言政策法律法规文本分析
姜昕玫[1,2]
(141-150)
语文变革与现代国家:一个历史的回顾
武春野[1]
(151-157)
迁移困境下低收入流动女性健康脆弱性研究——应对方式与家庭能力的双中介模型
同雪莉[1]
(158-169)
我国公、民办义务教育结构的优化调整路向——基于“公参民”学校发展历程与相关政策的回溯分析
张翼[1];叶洁清[2]
(170-178)
幼儿教师情绪研究在中国:回顾与展望
秦晗[1];刘任思静[1];王文岚[2]
(179-190)
国际中文教育教材的乡村文化内容建设与传播
王东海[1,2];李家琦[3]
(191-199)
人口较少国家中文教育的特征与发展研究
胡唯哲[1];吴应辉[2,3]
(20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