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10月08日 星期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中国教育学刊

中国教育学刊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20版)、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简  介: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舆论导向,贯彻“双百”方针,着办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广大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围绕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和交流,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蘩荣教育科学服务,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
  • 创刊时间:1980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9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4808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606/G4
  • 邮发代号:82-410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8期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创新的路向选择 辛涛[1] (I0001-I0001)

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于家杰[1];王小飞[2];毛迎新[3] (1-7)

教育评价理论创新的中国进路 刘云生[1] (8-17)

面向2035教育评价改革的战略愿景 朱德全[1,2];冯丹[1] (18-25)

创新战略指向下教育评价体系的革新与重构 刘振天[1] (26-32)

以创新为导向的教育评价生态:内涵、图景与进路 李凌艳[1];李铭尧[1] (33-40)

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动教育评价转型 蒋慧芳[1];曾文婕[1] (41-48)

综合高中建设的国际图景与中国思考 滕珺[1];张曦煜[1];常宝宁[2] (49-57)

推进综合高中建设的底层逻辑及国际镜鉴 王俊[1];贾楠[1] (58-64)

高中学科竞赛在拔尖人才培养中的价值与限度 王新凤[1] (65-71)

基于整合学习的高质量课堂建设:困境、模型与路径 袁文[1];黄祥勇[2,3];王丹艺[1] (72-78)

审美教学中的供给阶梯研究 程岭[1];马维林[2] (79-84)

成果导向培训模式:基于中小学校长与教师培训实践的创新探索 陈丽[1] (85-90)

教育家精神引领中小学青年教师素养提升研究 黄玉杰[1,2] (91-96)

网络教研赋能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困境省思与优化理路 吴东照[1];王乐华[2] (97-103)

中小学校领导体制改革赋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 陆云泉[1];康文中[1] (104-108)

春润壮乡 蓝静[1] (109-109)

数字化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变革与构建策略——评《高校数字化体育教学的转型基础及应用研究》 钱锋[1] (110-110)

广播电视发展的多维透视——评《广播电视概论》 张天润[1] (111-111)

动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析——评《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 王茜濡[1];魏蔓[1] (112-112)

汉语国际教育的知识能力技能三维构建——评《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石予[1] (113-113)

中国当代音乐教育的学术自觉与实践聚焦——评《当代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李治[1] (114-114)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径探索——评《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杨丹[1];赵长丽[1] (115-115)

文化强国战略下中国礼仪文化建设的价值与路径——评《中国礼仪文化建设研究》 汤媛[1] (116-116)

人文精神下的英美文学教学——评《英美文学中人文情结的嬗变》 苗迪[1] (117-117)

儿童立场下的幼儿园课程生成逻辑——评《相信儿童——儿童立场视域下的幼儿园课程建设实践》 杨莉[1] (118-118)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研究》 魏宇峥[1] (119-119)

我国当代美术发展的制度性因素探析——评《中国当代美术制度研究》 王瑀[1] (120-120)

中国画传统重构中的历史逻辑——评《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 何梦林[1] (121-121)

解码专业群:职业教育专业群发展的理论创新与区域实践——评《职业教育专业群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以湖南省为例》 宗诚[1] (122-122)

多学科融合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评《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融合研究》 朱海娟[1];夏瑞洲[1] (123-123)

高校思政育人的方法与路径探索——评《铸魂新青年:高校思政工作的思与行》 委华[1] (124-124)

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发展的新思路——评《人工智能社会学》 修雨萌[1] (125-125)

中国油画的气韵生成与本土化实践——评《气韵生动:中国油画艺术及其写意性研究》 王通[1] (126-126)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初探——评《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重难点突破》 官柳金[1] (127-127)

数字化转型下师生数字能力协同进阶路径探究——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与探索》 罗伟[1] (128-128)

人工智能算法背景下的音乐表演辅助训练探究 李惠子[1];李朵颐[2] (129-129)

学前儿童绘画的视觉隐喻与情绪表征探究 张东芳[1] (130-130)

苏州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的实践探究 张晓丽[1] (131-131)

陈怡君|作品 陈怡君[1] (13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