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Labor Relations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4-201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曾用刊名: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1987-1992
简 介:《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原《工会理论与实践》)是经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家新闻出版署等机关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本刊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遵循党的“双百方针”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为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会工作服务。本刊面向各级、各产业工会组织、面向广大职工群众、面向教学与科研,及时反映和探索工会在改革开放中的新经验,贴近实际,贴近职工群众,贴近社会生活,是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参与改革、投身改革的良朋益友。
- 主管单位:中华全国总工会
- 主办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创刊时间:1987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45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2375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60/D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4期
卢德主义辨析:技术进步、就业增长与政策反应
都阳[1];崔慧敏[1]
(1-11)
平台经济发展与性别工资差距的收敛
魏下海[1];吴涵[1];曾晨语[1]
(12-26)
人工智能发展对劳动、就业影响的研究综述
曾宪奎[1]
(27-40)
新时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形势、挑战与对策
李长安[1];李艳[1]
(41-51)
“上带下”与“协调人”:基层工会联盟的形成动力与持续机制研究
孟泉[1];周爱军[2]
(52-66)
跨学科视角下数字游民研究的本土化探索:评述与展望
姚建华[1]
(67-77)
网约配送员身份认定的实证研究——基于360份裁判文书的研判
涂永前[1];秦嘉茵[1];何礼苗[1]
(78-93)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险中的制度创新与企业责任
毛艾琳[1];唐雯[1]
(94-102)
大学劳动教育与学生全面发展之问:从马克思关于“劳动与人”内在关系的视角再审思
许涛[1]
(103-112)
数字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基本逻辑和有效途径
曹克亮[1]
(11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