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剧之家
Home Drama
简 介:《戏剧之家》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大型政策指导与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戏剧之家》其宗旨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兴民族地方戏曲。刊物集理论性、学术性、指导性于一体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以关注当代戏剧发展,宣传新人佳作,培育青年观众(读者)为己任。
- 主管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湖北今古传奇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 创刊时间:1995
- 出版周期:旬刊
-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1号省文联大院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0125
-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410/J
- 邮发代号:38-559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2期
美术作品集
郑连兴[1];陶凱昕[1];申俊翔[1];王海铭[1]
(2-2)
话剧《雷雨》的悲剧艺术
李英娜[1]
(5-7)
结构主义视角下曹禺《雷雨》中的二元对立
徐畅[1]
(8-10)
多元文化视域下的戏剧《雷雨》赏析
李啸[1]
(11-13)
研习与效法:郭沫若剧作《聂嫈》与辛格创作的渊源
田菊[1];李俊璇[1]
(14-16)
时代变迁中的生命书写与精神传承——评彩调剧《哪嗬咿嗬嗨》
杜波[1]
(17-19)
《雷雨》改编:现代戏剧文本转舞台的艺术挑战
段钰[1]
(20-23)
孟京辉对达里奥·福戏剧改编研究——以《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为例
张佳乐[1]
(24-26)
民国天津戏曲娱乐市场的变化探究
苗雨[1]
(27-29)
试论“粤剧发展于香港”之原因
戴子惠[1]
(30-32)
21世纪俄罗斯戏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与融合
董宇琪[1]
(33-35)
泰山皮影戏表演技巧“十不闲”探析
曹仲达[1]
(36-38)
形体语言在话剧表演中的巧妙应用
陈斯琦[1]
(39-41)
民族歌剧《原野》中的人物塑造与艺术特征刍议
聂世琦[1]
(42-44)
浅析《司卡班的诡计》中的仆人形象
李丽芳[1]
(45-47)
歌剧《扶贫路上》中黄文秀的角色塑造与唱段演唱分析
刘梓淇[1]
(48-50)
囚笼中的困兽——《雷雨》繁漪和《悲悼三部曲》克里斯汀两位女性形象对比
周梦婷[1]
(51-53)
戏剧作品中的冰雪文化符号解读:象征与隐喻意义的探索
蔡爽[1]
(54-56)
新时代下中国音乐剧的发展探究
颜瑜颉[1]
(57-59)
传统戏剧数字化传播发展策略研究
陈宣含[1]
(60-63)
数字经济背景下戏剧演出团体的机遇与挑战
孔令鹏[1]
(64-66)
文旅融合视域下漳州布袋木偶戏的传承创新研究
刘绍晶[1];唐文龙[1]
(67-70)
戏剧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常庆[1]
(71-73)
20世纪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探究
梁美玲[1]
(74-76)
陆华柏音乐创作民族化特征解读
李双[1]
(77-79)
门德尔松《随想回旋曲》Op.14音乐风格与演奏技巧分析
朱擎雯[1]
(80-82)
竹笛演奏中的音准问题分析
杨美娟[1]
(83-85)
浅析歌剧与艺术歌曲作品女高音技巧的差异与运用
袁蕾[1]
(86-88)
基于“萨克斯管演奏”基础技巧练习的探究——以马塞尔·穆勒《18首练习曲》为例
文奕夫[1];梅松[1]
(89-91)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贾娟娟[1]
(92-94)
福金“新舞剧”思想与林恩音乐剧舞蹈编创的相似性探析
陈紫璇[1]
(95-98)
浙江宋韵舞蹈文化探析
孙天添[1]
(99-103)
从传统到现代:贵州汉代乐舞的动态复现与创新探索
田仁海[1];曾洁[2]
(104-106)
非遗保护视野下马桥子太平鼓舞传承与发展研究
颜雨洁[1]
(107-109)
舞蹈生态学视阈下湖南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以永州蓝山瑶族伞舞为例
罗紫玥[1];黄天亮[1]
(110-113)
文化双创视域下民间舞蹈艺术创作的“立”与“破”
李佳霓[1,2]
(114-116)
亳州清音戏中戏曲舞蹈的传承与发展策略
孟凡翠[1]
(117-119)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新疆民族歌舞艺术发展
葛梦馨[1]
(120-122)
舞蹈创作对公益助老的实践研究
卢媛莎[1];赵梦笔[2]
(123-125)
赣南非遗文化融入幼儿舞蹈创编实践研究
王珍[1]
(126-128)
幼儿舞蹈类课程设置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李东明[1];孔陶然[1];王艺[1]
(129-131)
当代语境下的主流价值表达——《杨善洲》的主题建构与形象塑造
戎文钊[1]
(132-134)
写实镜头下的写意表演——浅谈戏曲电影对传统戏“虚拟性”“程式化”的处理
汪涛[1]
(135-137)
从戏剧到影视动画:视觉传达与叙事手法的跨媒介解析——以《仲夏夜之梦》为例
张庆雅[1]
(138-140)
语言·空间·符号:电视综艺媒介仪式的多维建构研究——以湖南卫视《声生不息·港乐季》为例
胡锐[1];郑艺坤[2]
(141-144)
维吾尔族歌舞在电影中的功能探析——以新疆本土电影为例
李沁俞[1]
(145-148)
流媒体时代下影视剧创作新变与沉浸感营造
杨锦盛[1]
(149-151)
影视作品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以电影《花木兰》《孔子》为例
王佳茵[1]
(152-154)
《我爱你!》:老年爱情电影的独特荧幕阐释
牛淳卉[1]
(155-157)
《釜山行》:封闭空间叙事下人性的深渊与光芒
董慧媛[1]
(158-160)
想象力消费语境下《流浪地球2》的美学建构和文化表达
吴欣润[1]
(161-163)
《姥姥的外孙》中的家庭伦理与社会反思
卓思勤[1]
(164-166)
浅析影视剧中人物心理的可视化呈现——以电视剧《繁花》为例
原丹丹[1]
(167-169)
艺术美学视角下电影美学特征及其创新之路
陈国雄[1]
(170-173)
戏歌元素与高校声乐教学结合的策略研究
王利娟[1];刘伟[1]
(174-176)
声乐教学中歌唱技巧与情感表达的融合培养策略
张树声[1]
(177-179)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
王若馨[1]
(180-183)
论视唱练耳在中等艺术学校声乐教学中的意义与实施策略
雷静[1]
(184-186)
艺术硕士教育中的协同教学——声乐与钢琴课程整合的应用探索
范映静[1]
(187-189)
浅析提升高职院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有效路径
徐银[1]
(190-192)
高校音乐教学中民间音乐的应用策略分析
赵子鑫[1]
(193-195)
黔东苗族花鼓舞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曹霞[1]
(196-198)
《灰姑娘》乐谱
陈琼琼[1]
(199-199)
低碳生活 你我同行
(20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