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Central Minzu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曾用刊名: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简 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由国家民委主管、中南民族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研究期刊。1960年创刊,全面刊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等各学科优秀科研成果。《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展示国内人文社科学界与中南民族大学学术研究成果的平台与窗口。学报的办刊理念是:“繁荣学术,服务现实,创新理论,培育人才”。学报的编辑思想是:“立足特色,突显热点,聚焦前沿,鼓励创新”。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 创刊时间:1960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中国武汉市民族大道182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33X
-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704/C
- 邮发代号:38-97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8期
芭蕉花石图
陈瀛[1]
(F0002-F0002)
“两个结合”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的逻辑理路
张浩[1];吴肖兵[1]
(1-11)
政治哲学视域下中国文化主体性的文明逻辑与巩固路径
李武装[1]
(12-24)
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的探索及意义
丁俊萍[1];张昂[1]
(25-35)
“十四年抗战”史观构建的价值意蕴、核心要义与基本路径
耿化敏[1];刘高元[1]
(36-46)
中华民族共同体“三大体系”构建进展与未来向度
高承海[1];孟松[1];王晋宜[1]
(47-56)
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的核心要求和实践进路
王新红[1]
(57-64)
清代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基于张家口地区的考察
李洁[1];于宏伟[1]
(65-7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论析
宋天琢[1];卞成林[1]
(75-83)
对语言多样性过度隐喻的反思——基于政治整合与公共产品的视角
王浩宇[1];常春利[2]
(84-93)
非遗保护与活化利用关系再忖——以“守正创新”思想为遵循
耿涵[1];徐晨蕾[1]
(94-103)
南极条约体系普遍约束力的困境及其纾解
李雪平[1];杨子涵[1]
(104-113)
公职人员隐私权的道德限制
喻军[1];文金刚[2]
(114-126)
新乡土小说中的乡村叙事及其文化思考——以乔叶小说《宝水》的主题表达与叙述策略为中心视域
晋海学[1];王晨曦[1]
(127-136)
创意写作范式: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机制与产业
罗长青[1]
(137-14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的十年探索
周绍东[1];项楠[1]
(147-157)
DeepSeek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
徐政[1];邱世琛[2]
(158-166)
用户自我呈现动机对社交媒体政府公益广告参与意向的影响
高婷[1]
(167-180)
证书
(189-189)
故乡
徐文涛[1]
(19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