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Central Minzu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曾用刊名: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简 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由国家民委主管、中南民族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研究期刊。1960年创刊,全面刊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等各学科优秀科研成果。《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展示国内人文社科学界与中南民族大学学术研究成果的平台与窗口。学报的办刊理念是:“繁荣学术,服务现实,创新理论,培育人才”。学报的编辑思想是:“立足特色,突显热点,聚焦前沿,鼓励创新”。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 创刊时间:1960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中国武汉市民族大道182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33X
-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704/C
- 邮发代号:38-97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海岸
周艺葳蕤[1]
(F0002-F0002)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论析
贾钢涛[1];孙慧[1]
(1-11)
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的内在逻辑
郭红军[1];童晗[2]
(12-20)
国家民族共同体理论构建视阈下的中华民族定位——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为中心的分析
沈桂萍[1];周鹏[2]
(21-30)
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制度实践与基本经验
熊文钊[1];王楚克[2]
(31-42)
文化认同与历史记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根基研究
安北江[1]
(43-51)
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陈兴贵[1]
(52-61)
生成式人工智能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代化:价值、风险与治理
刘成[1]
(62-72)
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进路
张劲松[1,2];曾城皓[2]
(73-81)
边疆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民间自觉——基于可可托海矿区产业发展的考察
孙晓晨[1];吕文利[1,2]
(82-93)
中国古代神话地域想象与大一统空间意识的建构
向柏松[1]
(94-102)
节日公共性的拓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熊威[1]
(103-111)
人工智能技术在审讯中的应用困境及纾解
董邦俊[1];张颖果[1]
(112-124)
新《公司法》下公司登记的事项与效力反思
潘米[1];李建伟[1]
(125-135)
计算社会科学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与启示
章长城[1];方晖玥[2]
(136-143)
庄子到郭象“言意之辨”新释
刘国民[1,2]
(144-155)
描摹·敬畏·审美:中古山水谣谚的三重境界
胡大雷[1]
(156-163)
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思政课”之维
董杰[1]
(164-171)
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内涵、依据与路径
刘彻[1]
(172-180)
推进国家认同的法治路径——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研究》
吕康宁[1]
(189-189)
春牧
范明华[1,2]
(19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