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Yan'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简  介:《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刊物,创刊于1979年,1987年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2003年改为双月刊,128个页码。本刊立足革命圣地延安,以“红色延安”的独特历史文化和延安大学的学科优势为自己的办刊特色,始终恪守学术规范,坚持学术创新原则,倡导学术自由,开拓新知,探求真理,把求真、求新、求深作为刊物的一个重要办刊思想。在内容上,充分发扬革命圣地延安的地方特色,在学科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不断探索过程中,逐渐培植和形成学报的自身特色。2014年,本刊的“延安学研究”栏目在评刊中首次被评为陕西省和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2014年,本刊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入选为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核心期刊(扩展版)。2018年,本刊再次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入选为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核心期刊(扩展版)。主要栏目有:延安学、中共党史、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学与语言学、历史学、陕北历史文化研究等。

  • 主管单位:陕西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延安大学
  • 创刊时间:1979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延安市杨家岭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9975
  • 国内统一刊号:CN 61-1015/C
  • 邮发代号:52-70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作者风采 (F0002-F0002)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特质、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 冯志宏[1];杨博远[1] (5-11)

激发青年历史主动精神的本质要求与实践进路 林文俊[1] (12-1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群众组织力建设探析 贺娜[1] (18-22)

器物·观念·制度:庄子技术思想的文化理路 孙守领[1] (23-29)

《齐物论》中的生态内省之路 魏微[1];李林[1] (30-35)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情感动员的缘起、策略及效应 李丹[1] (36-41)

延安时期干部学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历史经验 韩琳[1] (42-46)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杜一鸣[1];贾慧静[1] (47-52)

延安时期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经验及当代启示 刘俊宜[1];刘倬言[2] (53-58)

陕甘宁边区对工业化建设道路的探索——以丰足火柴厂为例 王峰[1];张子涵[1] (59-64)

论数字经济对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 马莉[1];任润欣[1] (65-72)

农业技术创新链循环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卢东宁[1,2];李亚亚[1] (73-80)

宗教景观·文学景观·政治景观:延安宝塔的身份转变述论 刘向斌[1];李玉香[2] (81-87)

黄河文化的诗学演变 田宝祥[1] (88-93)

《平凡的世界》动态交互传播机制研究 甄东霞[1] (94-99)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非遗“女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罗海云[1] (100-105)

破旧立新: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20年代的“立国之争” 王海诺[1] (106-110)

主义与实践:20世纪前期中国革命的历史逻辑 王旭[1] (111-115)

地方高校新文科建设的困境及其破解路径 胡俊生[1];秦敏[1] (116-121)

教育强国视域下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质量探析——基于Y高校大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 冯晓江[1];李康[2] (1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