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11月26日 星期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上海工艺美术

上海工艺美术

Shanghai Arts & Crafts

简  介:《上海工艺美术》海纳百川,成为全国工艺美术和世界工艺美术发展的重要聚集地。坚持弘扬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传统的立场,也肩负着与时并俱的提升大众审美水平的重任。

  • 主管单位:上海工艺美术有限公司
  • 主办单位:上海工艺美术有限公司
  • 创刊时间:1984
  • 出版周期:季刊
  • 地址:上海汾阳路79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071X
  • 国内统一刊号:CN 31-1198/J
  • 邮发代号:4-579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日出红山后 龙腾辽河西 陈晴 (2-4)

日常审美与民艺救赎——柳宗悦对传统工艺赏鉴之道的忧思与建构 王来阳[1] (5-7)

从静观到共鸣——第十七届玉龙奖的艺术与文化呈现 尚宝 (8-10)

土山湾孤儿工艺院三个版本《中华圣母像》比较研究 王刚[1];刘丽娴[2] (11-13)

长北其人其学,我们学到了什么——在“《中国髹饰艺术史》首发暨手工艺史论治学研讨会”上的发言 吴可人[1] (14-15)

上海与长三角其他区域木版水印技艺设计流变 章莉莉[1];刘欣[1] (16-18)

非遗宋锦的活化传承——以“宋锦国风包”服饰品设计为例 毛予涵[1];刘小楠[1];岑科军[1] (19-21)

文化艺术类展览中展示图形的阐释性与艺术性 朱砚文;董春欣 (22-24)

从传统禁锢中走出——西方现代玻璃艺术的发展启示 韩熙[1] (25-27)

技术与思想在钧瓷作品中的相互关系 刘红生 (28-30)

漆艺术的当代诠释——尹呈忠的艺术探索与精神追求 黄立安 (31-33)

私学、批评、后当代——手工艺与文人器道之学 李计亮[1] (34-36)

不务妍媚而朴雅坚栗——曹亚麟的现代紫砂之路 孙磊;许艳 (37-39)

叙·续——我的青瓷再构实验 金楠稀 (40-41)

数智化时代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以香炉造型为例 胡淑慧 (42-44)

新文化运动时期代表性出版物设计整理与统计 张璟[1] (45-47)

工业遗产转型中的生态美学重构——以梦清园《听水小品》雕塑为例 曾令霞[1] (48-50)

数字时代陶瓷语言的“壁上观”——陶艺壁饰设计趋势研究 王惠[1] (51-53)

传统装饰元素为现代家居注入新的内涵 焦晹 (54-56)

卓尔不群——探索当代珠宝首饰定制 程晓芸 (57-59)

传统元素融合下的首饰创新性发展——“古瓷片”与白银的邂逅 陈燕 (60-62)

金石为开——玉石雕刻之我见 洪福佳 (63-65)

海派玉雕与星座文化融合的创新设计应用 薛华峰 (66-68)

古韵今风 玉印刍论 周立祥 (69-71)

金银细工在潮玩领域的应用探索 杨晓园;方学斌 (72-74)

“绣中绣”艺术在现代织绣书画中的应用 冯婧 (75-77)

和合与守中:《岩中花树》的器象表达 刘恋 (78-79)

器以载道,助力玉魂新生——传统玉文化的当代表达与创新路径 刘海 (80-82)

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手工艺——以基于AIGC的非遗缠花设计实践为例 金倩茹[1];陈敬玉[1] (83-85)

三江侗族服饰蜘蛛纹样造型与文化意蕴 王爽[1];娄琳[1] (86-88)

海派玉雕器皿技艺探赜 龚靖云 (89-91)

艺术疗愈视角下萨满剪纸UI设计与应用 胡嘉乐[1] (92-95)

共生视角下城市工业遗存更新——以上海油罐艺术中心为例 王祎博 (96-98)

基于视觉传播下的展示设计信息传达有效性分析 郑星 (99-101)

民国美术字风格字库字体的设计特点与发展趋势 寇澜;王静艳 (102-104)

基于整体性保护的历史街区文化空间活化路径——以常熟西泾岸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宋新宇 (105-107)

上海杨浦滨江更新与设计研究 唐馨芸 (108-111)

AI生成技术在传统雕塑创作中的运用及影响 李涵 (112-114)

从历届美展看当代漆画人物创作的演变与发展 周子壹 (115-117)

出版业与建筑学的共生变革——媒介生态学视角下的工艺美术运动 李文慧 (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