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化教育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2019)、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曾用刊名:电化教育
简 介: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它以研究学校电化教育为主,兼顾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远距离教育方面的研究,宣传电化教育的有关方针政策,报道国内外电教研究的新成果、电教技术发展的新动态及相关信息。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
- 创刊时间:1980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大街35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9860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792/G4
- 邮发代号:2-107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5期
面向2035年中国高中阶段教育资源统筹配置研究
秦玉友[1];高凯歌[1];刘萌[1]
(1-6)
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加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
胡卫平[1];韩葵葵[2]
(7-13)
超越与重构:教育强国背景下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探索的逻辑理路——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审视
苏洋[1];刘宝存[2]
(14-22)
以系统观念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理论与实践逻辑
鲁子箫[1]
(23-31)
顶天立地:智能时代教育技术学发展之路探析
胡凡刚[1];王焕景[1];刘敏[1]
(32-41)
AI教师身份何以证成:来自新兴角色理论的回答
董娜[1];陈寞塬[1];黄甫全[2,3]
(42-52)
“数字资本”何以影响学生的创造性——基于SSES2023的数据分析
张红[1];唐汉卫[1];张珈瑜泽[1];李媛媛[1]
(53-60)
2024中国教育技术研究前沿与热点年度报告
李雅瑄[1];陈昂轩[2];贾积有[2]
(61-67)
儿童如何学科学:再思皮亚杰的理论及其科学教育价值
郑旭东[1];王楠鑫[1];周子荷[1]
(68-74)
基于场景多模态数据的学生坚毅力智能化测评研究
郑勤华[1];郭利明[2];齐欣[3]
(75-84)
基础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困境及突破路径——来自联合国教科文《教育数字化转型六大支柱:共同框架》的启示
尹述飞[1,2];陈玢尔[1];徐碧波[1,2];周元庭[3]
(85-94)
人机协同教育场景中的智能化学习支架:内涵、设计方略与发展路向
单俊豪[1];洪越洋[1];郭付民强[1];刘永贵[1]
(95-101)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教师数字化资源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陶佳[1];费先凡[1];范晨晨[2];林雨莉[1]
(102-108)
“生命·实践”教育学视域下人机协同教学的三重难题与纾解路径
戴丽敏[1];孔苏[2]
(109-116)
检索增强生成赋能智能导学系统构建研究——基于本地大模型与私有知识库
杜修平[1,2];王崟羽[1]
(117-127)
现代传媒视域下的高校电影专业发展——评《走向融媒时代的影视教育》
李沛[1]
(128-129)
智能交互背景下的声乐演唱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评《数字化背景下音乐教育及其智慧化探索》
宋晓青[1]
(130-131)
数智赋能高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实践创新发展研究——评《智能与赋能:中国外语教育数字化展望》
张永怀[1]
(132-133)
数字化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模式创新中的应用探索——评《高校音乐教学的数字化发展之路探索》
刘洁[1]
(134-134)
信息化时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活态传承研究——评《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多维传承路径研究》
陈志凌[1];任丽丽[1]
(135-135)
信息化时代医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变革与实践——评《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管理创新》
韩笑[1]
(136-136)
多模态学习分析在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评《计算机软件课程设计与教学研究》
王翌阳[1]
(137-137)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课程中的实践应用——评《数字化背景下音乐教育及其智慧化探索》
王哲煊[1]
(138-138)
中学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实践及启示——评《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变革》
郑卫松[1]
(139-139)
数字化时代大学美育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探索——评《融合与转型 大学美育创新发展研究》
邢文[1]
(14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