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10月08日 星期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4-2016)、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8-2009)

曾用刊名: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简  介:《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办于1988年,原为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哲社版),三校合并后,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更名为《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并由季刊改为双月刊。该刊是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理论刊物,主要刊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哲学、历史、文学、语言、文化等人文与社会科学类学科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鼓励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本刊的特色栏目有:风险与安全研究、美学与应用美学、媒介化社会与新媒体传播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传播先进文化、创新理论、服务社会为办刊宗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鼓励作者对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带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推动我国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服务。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 创刊时间:1988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和平大道1178号50信箱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6477
  •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660/C
  • 邮发代号:38-74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有效构建新安全格局: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刘展鹏[1] (1-14)

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安全的塑造 吴智楠[1] (15-23)

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其风险防范 高思君[1];孔大正[2];薛志华[3] (24-30)

从人的劳动本质看马克思劳动正义观的内在意蕴 方子[1];邓喜道[1] (31-36)

批判理论视域下消费异化的现实困境——基于马尔库塞资本逻辑批判的再阐释 张靖玲[1];黄小丽[1] (37-44)

“第二个结合”与“新的文化生命体”探赜 操奇[1,2] (45-51)

《论持久战》中争取战略主动的思想及其当代意蕴 杨明佳[1,2];李衍翰[1] (52-58)

中国共产党“团结”话语的源流、演进和赓续 王崎峰[1];梁雨欣[1];沈慧如[2] (59-66)

刘少奇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芦佩玉[1] (67-74)

从资本主义城市文明到城市文明新形态——基于唯物史观生产方式的批判视角 牛思琦[1] (75-83)

共同缔造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逻辑与优化路径 徐铜柱[1];缪美诗[1] (84-91)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的理论溯源及其学术分歧 王丽丽[1,2] (92-101)

创新创业之先前经验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研究 于泳波[1,2];吕馨雪[1,2];雷淇[1,2] (102-115)

数智赋能高校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谷婷婷[1];熊兵[1];吴洁[2] (116-124)

知识图谱赋能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探析 蒙良秋[1];黄清荷[1] (125-131)

AI新技术发展与应用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齐乾[1];梁延东[2] (132-139)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石林[1];徐梓凯[2] (14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