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简 介:《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至今,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代学报人的不懈努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术质量、学术影响不断提升和扩大,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校人文社科版学报。其前身为于1958年创刊的原《内蒙古师范学院学报》社科(蒙、汉文)版(当时集于一刊编辑出版),1966年停刊,1977年复刊,1984年获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季刊),1997年改为双月刊。
-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 主办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 创刊时间:1958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呼和浩特赛罕区昭乌达路81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7623
- 国内统一刊号:CN 15-1047/C
- 邮发代号:16-53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八路军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扎根:以武乡与和顺为考察对象
                                    
                                
                                    
                                        张文俊[1]
                                        (5-15)
                                    
                                         
                                    
                                    
                                    
                                
                                
                                    
                                        典型形塑与政党权力整合: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张秋凤运动”
                                    
                                
                                    
                                        贺文乐[1]
                                        (16-24)
                                    
                                         
                                    
                                    
                                    
                                
                                
                                    
                                        制度的贯彻落实:太行抗日根据地村财政建设实貌
                                    
                                
                                    
                                        原汇蔷[1]
                                        (25-32)
                                    
                                         
                                    
                                    
                                    
                                
                                
                                    
                                        新世纪以来抗战时期中共组织建设史研究述评
                                    
                                
                                    
                                        高姌[1]
                                        (33-38)
                                    
                                         
                                    
                                    
                                    
                                
                                
                                    
                                        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能力提升研究
                                    
                                
                                    
                                        孙秀玲[1];康漫玉[1]
                                        (39-46)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的发展历程及时代价值
                                    
                                
                                    
                                        云中[1];纳日碧力戈[2]
                                        (47-56)
                                    
                                         
                                    
                                    
                                    
                                
                                
                                    
                                        记忆之场:“两路”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进路
                                    
                                
                                    
                                        张蓓[1,2]
                                        (57-64)
                                    
                                         
                                    
                                    
                                    
                                
                                
                                    
                                        民之所盼 政之所向: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大民政”服务体系
                                    
                                
                                    
                                        李俊清[1];付秋梅[2]
                                        (65-75)
                                    
                                         
                                    
                                    
                                    
                                
                                
                                    
                                        语言、意识与认知——威廉·詹姆士的语言哲学视角及其影响
                                    
                                
                                    
                                        李国山[1]
                                        (76-83)
                                    
                                         
                                    
                                    
                                    
                                
                                
                                    
                                        中西政治哲学中的“家”与“国”
                                    
                                
                                    
                                        李绍猛[1]
                                        (84-91)
                                    
                                         
                                    
                                    
                                    
                                
                                
                                    
                                        论且大有对我国辩证逻辑的贡献
                                    
                                
                                    
                                        钢特木尔[1];吴岁纯[1]
                                        (92-98)
                                    
                                         
                                    
                                    
                                    
                                
                                
                                    
                                        沿黄民族地区农户返贫风险评估与返贫因素识别
                                    
                                
                                    
                                        王艳林[1];郝荣荣[1]
                                        (99-107)
                                    
                                         
                                    
                                    
                                    
                                
                                
                                    
                                        家庭资本对大学生婚育意愿的影响——基于N大学的分析
                                    
                                
                                    
                                        乌尼日其其格[1]
                                        (108-115)
                                    
                                         
                                    
                                    
                                    
                                
                                
                                    
                                        馆校合作视域下博物馆数字协同育人何为?——基于博物馆实践的新路径
                                    
                                
                                    
                                        杨瑾[1]
                                        (116-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