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10月08日 星期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4)、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5)

简  介:《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是国内较有影响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之一,遵循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刊物的办刊宗旨和专业分工,坚持以学理性研究为基础,以经世致用为目的,自觉担负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责;以突出现实理论问题的研究为主要特色,推重学术创新,努力提高学术质量,注重前沿性、前瞻性和原创性研究,显示较高的文化品位,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较大的学术影响力。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依托湖南师范大学雄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力量,坚持特色的办刊之路,开设栏目涉及学科包括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哲学、伦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党史党建、新闻出版学等。开设“新农村建设”等特色栏目,在国内外有着良好的社会影响。该栏目为我国学术期刊首创的专门以新农村建设研究为主题的栏目,及时、充分地体现了学术期刊为社会服务、为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服务的办刊宗旨,运用多学科的优化组合,多角度、立体地集中反映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示该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研究的前瞻性。 本刊在创特色的基础上求出色,逐步办出了具有个性、稳定性和较高学术水准的综合性社科期刊,推出了一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学术精品。据国内社科文摘信息中心统计,多年来该刊被国内重要文摘刊物转摘的论文数量在全国二千多种社科期刊中一直位居前列,在我国同类期刊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 主管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 主办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 创刊时间:1956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湖南长沙市岳麓山麓山路36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2529
  •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541/C
  • 邮发代号:42-97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4期

历代大型字书: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 熊加全[1] (1-12)

文明乡风建设三论 刘湘溶[1,2] (13-18)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外党际交往的理论创新、实践进路与世界意义 栾欣超[1,2] (19-25)

国家形象研究的知识系谱、理论视域与中国自主话语体系建构 刘丹凌[1];江雨萱[2] (26-36)

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叙事传输模式、机制与效果研究 向志强[1,2];李沅津[2] (37-46)

AI时代的创意写作 葛红兵[1];陈颖[1] (47-54)

重塑边界:AI赋能创意写作的角色、范式及争议 罗长青[1] (55-63)

王阳明论恶及其矫治 吕本修[1] (64-72)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黑格尔劳动思想:劳动的抽象化与现实化 张东辉[1];李春晓[1] (73-81)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中加速现象的批判性分析——基于《资本论》的考察 谭勇[1] (82-89)

创新联合体的公共费用分摊及其动态博弈 生延超[1];李倩[2] (90-98)

数字经济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升级效应 谭朵朵[1];戴涛[2];陈黎明[1] (99-111)

生成式人工智能中知识蒸馏的正当性检视与规则优化——以OpenAI指控DeepSeek为切入点 刘力[1,2] (112-124)

论马克思主义“文艺新人”形象思想发展的总体逻辑与两维向度 季水河[1];孔梓睿[1] (125-135)

技术驯化视角下女性自拍修图现象研究 盛兰[1,2,3] (136-145)

弹幕如何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传承——基于B站UGC短视频的互动仪式研究 张兰[1];伍嘉欣[2];陈可新[3] (14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