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4)、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5)
简 介: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反映该校师生的研究成果,发表文学、哲学、历史、经济、法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及书评。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
- 创刊时间:1955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9639
-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158/C
- 邮发代号:46-14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4期
论中国古代文体学中的“得体”观
郭英德[1,2]
(1-10)
“事”与文体——论人与世界视角的文体学研究
胡大雷[1]
(11-18)
观念·体制·方法:小说文体学断想
王齐洲[1,2]
(19-30)
写本时期文献的摘录和附益
伏俊琏[1]
(31-40)
像赞、颂古与普请:“五祖重来”故事的跨媒介、跨文类传播
冯国栋[1]
(41-52)
《仿昭代诸家体》与明代七律诗史的读写实践
叶晔[1,2]
(53-65)
四部分类与六朝小说的三种形态
陈文新[1]
(66-75)
论白居易西湖诗的经典性
肖瑞峰[1]
(76-89)
鸣盛之后的清音——明初文学思想史被遮蔽的一个侧面
左东岭[1]
(90-106)
“天下之天下”:东周秦汉社会“天下”意识的升格
王子今[1,2]
(107-118)
八稯布——中国麻布西传考
王丁[1]
(119-127)
中国海洋文明的形成、特质与演进
王日根[1]
(128-138)
民国政治与学术关系考论——以罗振玉为中心兼及其与王国维之关系
彭玉平[1]
(139-154)
通变合今: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义例与指向
於梅舫[1]
(155-168)
抗战时期日本人的反战活动——兼谈对日“两分论”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
徐志民[1,2]
(169-182)
战争如何影响大学:抗战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危机
严海建[1]
(183-195)
精神突破视阈中的天人问题和古今问题
陈赟[1,2]
(196-209)
儒家尊严论
郜积意[1]
(210-217)
《荀子》与经典诠释的方法论问题
韩德民[1,2]
(218-225)
明清基础教育体系与民众读写能力:“汉字革命”之长时段重审
林少阳[1]
(226-246)
快乐抑或德性:重思柏拉图的诗哲之争
林志猛[1]
(247-255)
君主宝鉴与王者之恶
张沛[1]
(256-269)
哈曼的康德批评与存在论诠释学的语言哲学奠基
傅永军[1,2]
(270-278)
费希特的知识定理与宗教哲学
安东·弗里德里希·科赫[1];周小龙[2]
(279-288)
羞耻与民主公民性:对努斯鲍姆政治情感的批判性分析
郭峻赫[1];花晓雅[1]
(289-301)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基础和实践路径研究——基于稳中求进的视角
张辉[1];陈煜斌[1];唐琦[2]
(302-315)
面向新质生产力的管理学新逻辑
肖红军[1];阳镇[1,2]
(316-330)
全球经济治理:基于元治理的理论反思
陈伟光[1,2]
(331-344)
论全球竞争中的产业整体升级——基于中国经验的研究
毛蕴诗[1]
(345-358)
基于非结构化文本的房地产债券违约预警研究
钟宁桦[1];郝雨桐[1];刘一莹[1]
(359-374)
AI介入资本市场信息传播的角色与反馈效应
魏明海[1,2];周咏琦[3]
(375-388)
旧瓶能装新酒?——数智化时代下HHI指数的适用性反思
刘峰[1];杨子砚[2];张益嘉[1]
(389-402)
社会政策新时代的内涵、动力机制与价值转向
岳经纶[1,2];刘洋[3]
(403-414)
编后记
(415-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