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技与魔术
Acrobatics and Magic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
简 介:杂技刊物。坚持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主要宣传杂技艺术,介绍演员生活,普及杂技知识,促进杂技繁荣。
-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中国杂技家协会
- 创刊时间:1981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北京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32号楼中国文联大楼A座520室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630X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184/J
- 邮发代号:2-350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习近平: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 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生动局面(节选)
(5-5)
关于吁请国家体育总局加强对杂技行业帮扶指导的提案
唐延海[1,2]
(6-7)
凝聚蓬勃向上的杂技力量——中国杂技家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在福建泉州召开
李伯杨[1]
(7-9)
中国杂协代表团赴西班牙参加第十三届赫罗纳“金象”国际马戏节并派员担任评委
徐寅秋[1]
(10-10)
如何破解杂技节目同质化问题
钟宇[1]
(11-13)
从“走出去”到“引进来”再到“网络化”——从“长城杯”杂技网络展演说起
刘玮浩[1]
(14-15)
化“技”为“戏”的艺术审美——评广西首部红色题材杂技剧《英雄虎胆》
韦苏娜[1,2]
(15-17)
一首青春之歌——评杂技剧《站台》
马晓璐[1]
(17-18)
见技 见艺 见精神——观2025中国杂技大联欢
高宏[1]
(19-20)
在跨界、交融中焕发杂技多彩的美——谈创意杂技作品《云织锦秀》
金玮[1]
(21-23)
国际视野下的“新杂技”探索与比较探究——2024中国(张家界)国际新杂技戏剧周观察
王茸茸[1]
(24-27)
浅析杂技助力“讲好中国故事”的机理与路径
刘小勤[1];魏葆华[2,3]
(27-30)
迈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杂技评论
燕喜[1]
(31-33)
顺势与创新:产业化进程中当代杂技的发展生态
张艳秋[1]
(34-37)
杂技剧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径探析
高一莹[1]
(38-40)
杂技与儿童舞台剧的有机融合方法——以江西儿童艺术剧院的儿童舞台剧为例
姚明珠[1]
(40-43)
从八部杂技剧看我国杂技剧创作
高伟[1]
(44-46)
在舞台上寻找光芒与蜕变
张珂[1]
(47-48)
徐水舞狮的传奇与魅力
李献义
(49-52)
传承创新杂技庙会三大属性 探寻吴桥黄镇九月庙会的“前世今生”
刘耐岗[1];刘佳[1]
(53-54)
新时代美育视域下杂技表演专业语文教学探究
苏凤[1]
(55-57)
魔术创作与美学理念融合之案例分析
王晓乐[1]
(58-59)
一场好的魔术剧场秀应当具备什么要素?
张国洲[1]
(60-62)
浅谈顶坛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李强[1]
(63-64)
南充杂技剧《东方丝源》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
何帝澂[1]
(64-64)
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以杂技艺术融合思政引领国际文化交流
刘春晓[1]
(65-66)
武汉杂技团《顶碗》节目 亮相武汉·大分友城缔结45周年纪念活动
桂雪[1]
(66-66)
项城市杂技艺术学校杂技节目《绸吊》走红抖音
(67-67)
福建省杂协开展魔术公益课堂进校园活动
(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