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遗产
Literary Heritage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4)、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5)
简 介:《文学遗产》创刊于1954年,是全国唯一的古典文学研究专业学术刊物,本学科研究的许多新成果都藉本刊得以发表和确认,它代表了我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在国际汉学界也具有不容忽视的学术权威性。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54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 13-16层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257-5914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009/I
- 邮发代号:80-438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4期
论中国神话的三重遗产价值
王宪昭[1]
(4-14)
古代民族文学视域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孙纪文[1]
(15-22)
论《豳风·七月》的文本重组与来源问题
姚苏杰[1]
(23-36)
《诗》文本生成的“比篇”原则及其乐语渊源考论——以海昏简《诗》与《毛诗》所见“诗组”为线索
冉雪立[1]
(37-49)
唐前七言诗的律化进程及其与齐梁诗律说之关系
杜晓勤[1]
(50-64)
唐代晚期诗人的“时间意识”与“季节修辞”
罗时进[1]
(65-75)
晚唐五代诗中的倦怠感受与因应之道——兼及“乱世文学”之再认知
刘顺[1]
(76-87)
《大唐中兴颂》的流传载体与近世接受
龙飞宇[1]
(88-100)
辛巳之变与南宋文坛趋向
曾维刚[1]
(101-111)
《唐诗品汇》与朝鲜王朝文人的诗学世界
杜慧月[1]
(112-124)
理学转型与明代中后期“三苏”文典范性的擢升
裴云龙[1]
(125-137)
《水浒传》仪式书写探绎
纪德君[1]
(138-149)
《云门传》改编与说唱词话到话本小说之演变
叶楚炎[1]
(150-162)
论乾嘉时期的金石诗
郑易焜[1]
(163-174)
《荒经》的编写与战国后期楚人的天下构想
高建文[1]
(175-188)
纪念黄遵宪逝世12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刘显[1];王伟民[1]
(189-189)
趋向精细化的明清诗文研究——“《文学遗产》明清诗文论坛(2025)”综述
龚宗杰[1]
(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