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生物医学检索系统(2019)、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4)
简 介:《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人文社会科学的正确导向,贯彻双百方针,走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结合时代之路,追踪社会思潮、理论前沿和学术热点;依托北大丰厚的人文社会科学资源,把创世界一流大学的品牌意识和办刊的精品意识结合起来,把优良的学术传统和现代办刊理念结合起来,今天的北大学报既要发扬《北京大学月刊》《国学季刊》探求学术的求实和严谨学风,又要发扬《新青年》感应时代风云的敏锐和创新精神,使之同北大历史上的学术名刊一脉相承。所以,把北大学报办成名刊,既是弘扬北大优良学术传统的需要,也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逻辑之必然。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 创刊时间:1955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5919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561/C
- 邮发代号:2-88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寄语
(2-2)
为赓续北大学报传统尽绵薄
龙协涛[1]
(5-9)
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
程郁缀[1]
(10-11)
我与《北京大学学报》的不解之缘
王逢鑫[1]
(12-15)
同行的祝贺与期待——也说我与《北京大学学报》
金宁[1]
(16-18)
哲学视域中的“发展后”问题研究
丰子义[1]
(19-30)
“两个结合”与文化主体性
郭建宁[1]
(31-37)
王夫之本体思维下的卦序问题
张学智[1]
(38-46)
现代正义论范式及其改进——以罗尔斯、森、纽斯鲍姆为例
万俊人[1]
(47-64)
论实验科学的起源
吴国盛[1]
(65-76)
从评价腓尼基人的历史地位看超越西方中心论叙事结构
韩震[1]
(77-83)
“直观”的神话及其在黑格尔哲学中的破灭
先刚[1]
(84-92)
作者意图是否在场?作品是否可以表意?
申丹[1]
(93-102)
谢灵运对儒释道三教的诠释——以《辨宗论》《山居赋》为主
钱志熙[1]
(103-116)
“意境”与“境界”:现代词学史之观念变革与胡适、王国维的词学对话
张健[1]
(117-132)
葛晓音《中唐古诗的尚奇之风》与唐诗艺术的现代阐释
查屏球[1]
(133-141)
乐府诗《陌上桑》“三解”新诠:制度史视角
阎步克[1]
(142-152)
中国历史“大变局”中的“西方”:16—19世纪中期的西欧四国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李伯重[1]
(153-170)
进一步深化汉语语法研究之吾见
陆俭明[1]
(171-181)
汉语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蒋绍愚[1]
(182-191)
特殊区域制度竞争的法律规制
张守文[1]
(192-204)
我国社会工作统合性发展刍议
王思斌[1]
(20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