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与思考
Observation and Ponderation
该刊已选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简 介:《观察与思考》的办刊方针是“新深度、新视野、新民生、新主张、新品味、新前沿”;办刊宗旨是“推动进步”;品牌口号是“新媒体时代的职业编辑”;角色定位是“新观点提供者”。
- 主管单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 创刊时间:1984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凤起路620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8512
- 国内统一刊号:CN 33-1217/C
- 邮发代号:32-64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9期
                                
                                    
                                        新时代国际社会正确中共观的引导之道
                                    
                                
                                    
                                        韩强[1];李媛[2]
                                        (5-17)
                                    
                                         
                                    
                                    
                                    
                                
                                
                                    
                                        人工智能赋能党内集中教育走深走实的三维探析
                                    
                                
                                    
                                        张春满[1];陶瑞莹[1]
                                        (18-31)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冯仁方[1]
                                        (32-37)
                                    
                                         
                                    
                                    
                                    
                                
                                
                                    
                                        “新的文化生命体”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和成长路向
                                    
                                
                                    
                                        李驰宇[1]
                                        (38-47)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上官苗苗[1]
                                        (48-53)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底蕴探析
                                    
                                
                                    
                                        高喜平[1]
                                        (54-65)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活动及典礼仪式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探析
                                    
                                
                                    
                                        徐沐熙[1];刘中阳[2]
                                        (66-75)
                                    
                                         
                                    
                                    
                                    
                                
                                
                                    
                                        再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
                                    
                                
                                    
                                        В.Я.格罗苏尔[1];刘显忠[2]
                                        (76-90)
                                    
                                         
                                    
                                    
                                    
                                
                                
                                    
                                        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属性的三重规定性
                                    
                                
                                    
                                        卢旭东[1];易丹梅[2]
                                        (91-99)
                                    
                                         
                                    
                                    
                                    
                                
                                
                                    
                                        始终坚持党的自我革命与伟大社会革命相统一
                                    
                                
                                    
                                        祁凯丽[1]
                                        (100-105)
                                    
                                         
                                    
                                    
                                    
                                
                                
                                    
                                        党的自我革命的四维探讨
                                    
                                
                                    
                                        荣开明[1]
                                        (106-118)
                                    
                                         
                                    
                                    
                                    
                                
                                
                                    
                                        赋能与赋权:算法民主及其限度
                                    
                                
                                    
                                        张爱军[1]
                                        (119-128)
                                    
                                         
                                    
                                    
                                    
                                
                                
                                    
                                        深化建党史研究的一部新作——《旗帜鲜明:开辟新天地的〈共产党〉》评介
                                    
                                
                                    
                                        祝彦[1]
                                        (129-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