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中国地市报人

中国地市报人

简  介:《中国地市报人》前身为《地市报信息》,创办于1987年,1994年1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20多年来共编发1万多篇稿件。

  • 主管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 主办单位:中国地市报研究会
  • 创刊时间:1987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东山大道119号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内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4643
  •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368/G2
  • 邮发代号:38-479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非遗中国年 (F0002-F000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I0001-I0004)

聚焦神舟十九号飞天报道 (1-1)

神舟十九号问鼎苍穹之融合报道——家乡元素的深度挖掘与传播呈现 周易[1];张丽莉[1] (2-3)

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奏响时代澎湃乐章 龙群[1];蔡杰[1] (4-6)

地方媒体如何依托优质IP助力城市“出圈” 高湛钦[1] (7-8)

地市级学习平台内容创优的路径探析——以“学习强国”苏州学习平台“大江奔流新画卷”融媒行动为例 宋巧凤[1] (9-11)

浅析城市党媒全媒体生产传播机制的构建——以鄂尔多斯市融媒体中心“暖新闻”全媒体传播体系为例 郝鹏[1];王娜[1];白婷婷[1] (11-12)

优化思维效能 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邱巧[1] (13-14)

从纸端向“指端”从大屏向小屏的探索 石蕴璞[1] (15-16)

技术赋能 平台支撑——开封日报社“新闻+政务服务”发展新路径 王红利[1] (17-18)

党报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探索——以焦作日报为例 原文钊[1] (19-20)

融媒时代大型活动报道策略浅析 张杰[1] (21-22)

H5在重大主题宣传中的应用探究——以十堰广电新闻客户端聚焦“南水北调”为例 姚峰[1];朱江[1] (23-25)

融媒传播赋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路径探析 张鹏举[1] (26-28)

融媒时代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与优化——以信阳日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报道为例 马依钒[1] (28-29)

全媒体时代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策略 秦建华[1] (30-31)

短视频冲击下新闻传播领域的变与不变 杨文洁[1] (32-33)

浅谈重大工程的新闻报道——以武威市融媒体中心兰张高铁兰武段建设融合报道为例 甘曜毓[1] (34-35)

新闻报道如何成为城市形象提升行动——浅析媒体融合下跨媒介叙事的应用与效果 黄梅[1] (36-38)

文化综艺类节目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 廖泓博[1];窦光华[1] (39-40)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工作研究 谭欣[1];封兴中[1] (41-43)

媒体深度融合实践中“沉默的螺旋”理论效应表达 宋春玲[1];侯树河[1] (44-46)

消费文化视域下Plog的品牌传播路径研究——以小红书为例 罗贵仁[1] (46-48)

拟剧理论视域下微信公众号的印象管理研究——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为例 卢梦琪[1] (49-51)

讲好保山文化故事 深化文化自信自强 刁丽俊[1] (52-54)

从“节气”看河南卫视文化类综艺节目创新 宋桂颖[1];窦光华[1] (55-56)

融媒时代新闻图片应用的创新实践——以新疆第七师胡杨河市融媒体中心为例 曹啸江[1] (57-59)

媒体与影视的跨界联动探索——以蚌埠日报与爱奇艺热播剧《狐妖小红娘月红篇》联动为例 李博[1] (59-61)

智媒时代新闻摄影记者的转型探索之路 姜姗[1] (62-63)

关于时政新闻摄影图片规范性与生动性的探讨 刘仁[1] (64-65)

融媒时代我们用什么联系群众——以雅安市融媒体中心“有事儿找老坛”栏目为例 李洋[1] (66-67)

脚板底下出新闻——以淄博日报社《科技副县长求解“无味牛舍”》为例 董振霞[1] (68-70)

化虚为实点亮“火炬之窗”——“融合”背景下的高新区宣传探索与实践 余莎莎[1];张清[1] (70-72)

地市级党报如何提升评论力度 姜乾相[1] (73-74)

新闻采访中的“一鱼多吃” 刘伟[1] (75-76)

融媒视野下增强“读者意识”的探索——以讲好新闻故事为例 叶永春[1] (77-78)

融合背景下新媒体编辑能力提升策略 史金红[1] (79-80)

善于观察 善于发现 杨秋云[1] (81-82)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竞争力提升策略 萨日娜[1] (83-84)

新闻编辑背景对报道偏见的影响分析 张峰[1] (85-86)

融媒时代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微信编辑 乔奇[1];李欢[2] (87-89)

提高时政记者报道能力的策略分析 杨巍[1] (89-91)

新闻学“专创融合”教育生态链的建构与实践——新文科背景下基于“课程链+实践链+平台链”三链衔接分析 殷敬淇[1] (92-94)

基于县级融媒体的传播效果评估与分析 周绍辉[1] (95-96)

打造“媒体+调解”机制 推动社会矛盾多元化解——且谈媒体如何参与社会治理 王小兵[1] (97-99)

地级市党媒何以赋能基层治理——以云浮市融媒体中心“3×63”融媒链项目为例 赵国明[1] (99-101)

“泰报调查”栏目获奖的背后 姚雪梅[1] (102-104)

新媒体时代纸媒的融合发展路径 王兰兰[1] (105-106)

大数据时代报纸编辑信息筛选策略研究 孙克义[1] (107-108)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报纸新闻传播的变化与趋势 吴应国[1] (109-110)

电视编辑转型为新媒体编辑的职业压力与适应策略 闫丹[1] (111-112)

新媒体编辑的职业素养优化策略 陆春丽[1] (113-114)

大数据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的创新路径 尉昕珂[1];庄璐[1] (115-116)

融媒时代地方党报主题报道创新实践 张庆华[1] (117-118)

让汉字之美赋能新闻创作 岳长新[1] (119-120)